无数个疑问,如同毒蛇一般,瞬间缠绕住了王振的思维。
他绝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在彻底搞清楚对方的底细和意图之前,自己来自未来的事实,是最大的底牌,也是最大的弱点。一旦暴露,主动权将瞬间易手。
于是,王振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适时地裂开了一丝缝隙,流露出一种混合着惊奇、怀疑、乃至被那宏大蓝图所震撼的复杂神情。他沉默了许久,仿佛在艰难地消化着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探究:“李御史所言……确是天马行空,闻所未闻。只是,这些神乎其神的‘机关’,果真能凭空造出来?”
“能!”李怀安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下官愿立下军令状!初始阶段,或需投入巨资,且成效非立竿见影,然一旦功成,其回报将无可估量!”
王振的手指,开始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身旁的紫檀木桌面。
嗒。嗒。嗒。
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李怀安的心上。
他在飞速地盘算。支持李怀安,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招妙棋。
如果工业化真能成功,无疑会极大地增强他手中的实力和话语权。强大的后勤,精良的兵器,甚至可能改变“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被动局面,为他自己增加一丝生还的筹码。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他随时可以抛弃李怀安这颗棋子,将所有罪责推到他身上,就说他妖言惑众,徒耗钱粮。
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把这个不稳定的因素,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放在外面,他是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弹;握在手里,他就是一把锋利的刀。
良久,敲击声停了。
王振眼中精光一闪,似乎终于做出了决断:“好!李御史有如此雄心,又口口声声为了大明国运,咱家……便信你一回。”
李怀安闻言,狂喜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紧张和不安,他几乎要当场跪拜下去:“多谢公公信……”
“慢着。”王振抬手,打断了他。语气转为一种公事公办的威严,“此事干系重大,不可张扬。咱家会给你一道手令,调拨京郊皇庄一处,匠户百名,再拨给你纹银五千两,由你先行试制你所言的‘水火流转机关’。一应所需物料,你可凭咱家的手令,向工部支取。但你切记,此事必须绝对保密。若一年之内,徒耗钱粮而无实绩,休怪咱家不讲情面,将你投入诏狱!”
这支持力度,看似不小,但对于李怀安构想的宏大计划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五千两银子,或许连一台原型机的材料费都不够。这更像是一种谨慎的、试探性的投资。
但对一穷二白的李怀安来说,这已经是他梦寐以求的起点!
“下官遵命!必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负公公所托!”李怀安激动地躬身领命,声音都有些颤抖。
王振点了点头,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看着李怀安强压着兴奋、步履都有些虚浮地离开的背影,王振脸上的那丝“赞赏”和“期许”,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沉如海的算计,和一丝冰冷的寒意。
他,王振,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困于一个注定要被千刀万剐的权阉之躯,手握看似无边的权力,却深知自己的死期将近。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大明,不是为了皇帝,只是为了在那场注定到来的毁灭中,找到那个唯一的生还位置。
而现在,李怀安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新的变量。
一个危险的变量。
一个……或许可以利用的变量。
蛛网之诏
李怀安离开后,偏厅内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王振端坐良久,一动不动,仿佛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像。他手中的那杯茶,已经渐渐失去了温度。
突然,他缓缓站起身。
就在他起身的那个瞬间,他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副属于古代宦官的、略带阴柔与谦卑的姿态消失了。他的腰杆挺得笔直,肩膀舒展,眼神中那最后一丝属于“王振”这个历史人物的浑浊也褪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现代人特有的、锐利如刀锋的审视与冰冷。
他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图》。他的手指,缓缓划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从京师,到宣府,再到大同……最终,停留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
“变量……”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嘲讽,“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建设者’……他以为他在说服我,实际上,他只是在向我展示他手中牌的大小。”
他收回手,转身走到厅内一盆看似普通的兰花前,伸手,以一种特定的节奏,轻轻转动了一下花盆。
“咔哒。”
一声轻响,他身后的书架无声地向一侧滑开,露出一个幽深黑暗的通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