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把山坳裹得像块浸了水的棉絮,风掠过松树林时,带着股子松脂的清香,混着远处传来的“叮叮当当”声,在雾里绕了几圈才飘到王卫国耳边。他攥着衣角跟在张连长身后,棉鞋踩在铺满松针的小路上,软乎乎的却不敢放慢脚步——今天要去的根据地简易兵工厂,是张连长上周才说的,据说藏在山坳深处的山洞里,连日军扫荡时都没找到,里面能造土枪、土炮,还有自己配的手榴弹,是根据地的“武器粮仓”。
“慢点走,雾大,别摔着。”王破军跟在侧面,手里拿着根树枝,时不时拨开挡路的荆棘。他昨天特意把《玄真子兵要》的“兵器篇”折了页,说“兵工厂的老师傅懂‘锻打之术’,跟玄真派的‘铸器法’有相通的地方,去了能学不少东西”。
小李扛着个空木筐走在最前,筐里垫着粗布——是准备装兵工厂给的火药样品的,他昨晚兴奋得没睡好,总念叨“要是能学怎么造手榴弹,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造,再也不用怕敌人来了”。小桃抱着笔记本,铅笔头削得尖尖的,封面新绣了个“兵”字,是她连夜绣的:“俺要把每个步骤都记下来,从打铁到装弹药,一个都不能漏,以后教给马家堡的乡亲。”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雾渐渐散了些,前方的山坳里露出个隐蔽的洞口,洞口用松树枝伪装着,只留个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缝隙旁站着个穿灰布军装的战士,手里握着支土枪,看到张连长立刻迎上来:“张连长,李师傅在里面等着呢,说你们再不来,他的枪管就要锻好了。”
跟着战士钻进山洞,一股混合着铁屑、炭火和硝石的味道扑面而来,比外面暖和了好几度。山洞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最外面是“枪管锻造区”,中间是“火药调配室”,最里面是“弹药组装间”,每个区域都挂着盏油灯,昏黄的光把人影拉得老长,映在潮湿的洞壁上,像幅会动的画。
“张连长来啦!”一个穿黑布短褂的老人从锻造区走过来,手里拿着把大铁锤,锤头还沾着火星,脸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落在胸前的围裙上,洇出一个个黑印。是兵工厂的李师傅,据说在兵工厂待了六年,从一开始只会打镰刀,到现在能锻打土枪枪管,还会修迫击炮,是根据地有名的“兵工老手”。
“李师傅,麻烦您给孩子们讲讲,让他们学学怎么造武器,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搞点‘小发明’。”张连长笑着递过去袋旱烟,李师傅接过来夹在耳朵上,指了指锻造区的铁砧:“先看锻打枪管,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枪管要直,管壁要匀,不然开枪时容易炸膛,伤了自己人。”
锻造区的铁砧有磨盘那么大,表面被锤打得发亮,旁边的炭火炉烧得正旺,炉口的火星“噼啪”往上跳。李师傅把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板放进铁砧,举起大铁锤,“咚”的一声砸下去,铁板立刻变扁了些。“你们看,要先把铁板锻打成‘铁筒’,再慢慢敲直。”他一边说一边锤,铁锤落下的力道又稳又准,每砸一下,铁板就往“筒状”变一点,“这铁板是从鬼子的废炮上拆下来的,厚,耐用,比咱们自己炼的铁强,就是难锻打,得烧到通红,不然敲不动。”
王卫国蹲在旁边,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带着一丝“探究”——他能“感觉”到铁锤落下的力度,每一下都正好落在铁板的受力点上;能“听”到铁板在高温下的细微声响,那是金属塑形的声音;还能“看”到李师傅的手臂动作,每次挥锤都先往后拉,再往前送,用的是“腰劲”而非“臂力”,这样既省力又能保证力度均匀。他想起异时空在纪录片里看到的现代钢管锻造,虽然用的是机器,但“塑形要匀、受力要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眼前的李师傅,用一把铁锤就做到了机器的“精准”,靠的全是六年的经验。
“卫国哥,你看李师傅的锤法,比赵婶打铁厉害多了!”小李凑过来小声说,眼睛盯着铁砧上渐渐成型的铁筒,“要是俺能学会,以后就能给马家堡造土枪了!”
李师傅听到了,笑着把铁锤递给小李:“来试试?记住,别用胳膊使劲,要靠腰,一下一下砸,别慌。”小李赶紧接过铁锤,学着李师傅的样子把铁锤往后拉,再往前送——可铁锤太重,他没控制好力度,砸偏了,落在铁砧上“咚”的一声,震得他手发麻,铁板也歪了点。
“没事,第一次都这样。”李师傅走过去,握着小李的手调整姿势,“你看,锤头要对准铁板的中心,腰往后转,再往前送,就像甩鞭子一样,力道自然就有了。”在李师傅的指导下,小李又砸了几下,虽然还是有点偏,却比第一次好多了,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掉,却笑得格外开心:“俺砸到了!俺真的砸到了!”
小桃蹲在旁边,笔记本上画满了铁锤、铁砧和铁板的草图,每个步骤旁都标着小字:“锻打枪管第一步:烧铁板至通红;第二步:用大铁锤砸成筒状;第三步:调整形状,敲直……”她还特意画了个小李打铁的小人,旁边写着“小李试锤,力道不足,需练腰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奋斗在激情岁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