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动荡的日子在不经意间走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为活着努力拼搏,时间一晃就到了1949 年。腊月的最后一场雪还没化尽,北平前门大街的青石板上积着薄薄一层白霜,却被初升的暖阳晒得微微发亮。王卫国站在胡同口,棉鞋踩在融雪上,传来 “咯吱” 的轻响 —— 和三个月前内战阴云下的压抑不同,今天的空气里满是雀跃的气息:街坊们早早打开了院门,有的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 “解放” 的红纸条,有的搬出家里的煤炉,在街边煮起了热水;孩子们举着用纸糊的小旗子,在巷子里跑着喊 “解放军要来了”,清脆的声音撞在灰墙上,又弹回来,混着远处隐约的军号声,像一首热闹的歌。
“卫国小哥,快过来帮俺搭个架子!” 李大妈的声音从街对面传来,她踩着板凳,手里举着一条红布标语,上面用白漆写着 “欢迎人民解放军”,小芳站在旁边,手里攥着刚折好的纸花,踮着脚想把花挂在标语上,却够不着。
王卫国快步走过去,帮着把木架钉在门框上,红布标语一挂起来,整条胡同都亮堂了不少。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李大妈煮鸡蛋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裹在热气里),“听” 到老木匠在院里刨木头的 “沙沙” 声(在做欢迎用的木牌),更 “触” 到街坊们手里的东西 —— 有缝好的布鞋、蒸好的馒头、写满祝福的纸条,都是要送给解放军的。
“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 李大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眼里满是笑意,“昨天听广播说,傅作义将军投降了,北平和平解放,不用打仗了!俺家小芳她爹要是还在,肯定也会高兴得睡不着觉!”
王卫国点点头,心里也暖烘烘的。魂穿前的浅薄记忆里,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的场景模糊又遥远,可此刻亲身站在这里,才明白 “解放” 不是历史书上的四个字 —— 是街坊们不用再躲特务的安心,是孩子们能在街上跑闹的自在,是兵工厂的机床不用再怕被破坏的踏实。他想起三个月前保护老郑传递布防图的惊险,想起之前反特时的紧张,突然觉得那些苦都值了。
“卫国,你看!那边来了!” 张大勇的声音从街尾传来,他穿着兵工厂的蓝色工装,手里举着一个刚做好的木牌,上面刻着 “人民子弟兵”,跑得满头大汗,“俺刚从厂里来,周厂长说,今天要组织工人去前门大街欢迎,咱们也去!”
王卫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街口出现了一片红色 —— 是解放军的队伍!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穿着灰色军装,裹着打了补丁的绑腿,肩上扛着步枪,枪托上还挂着老百姓送的红绸花,正沿着大街慢慢走来。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战士们的布鞋沾着泥土(刚从城外的阵地赶来),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明亮,路过街边的煤炉时,有人想递热水给他们,他们却笑着摆手:“不用麻烦,我们自己带水了!”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街坊们涌到街两边,有的把煮好的鸡蛋往战士手里塞,有的把布鞋递过去,有的拉着战士的手,絮絮叨叨地说 “可把你们盼来了”;孩子们举着纸花,跟在队伍后面跑,嘴里喊着 “解放军好”;连平时严肃的粮店掌柜,都搬出了家里的酒坛子,要给战士们倒酒,却被战士们笑着婉拒:“大爷,我们有纪律,不能喝酒,您的心意我们领了!”
王卫国挤在人群里,手里攥着一个刚从李大妈那拿来的煮鸡蛋,想递给身边的一个小战士 —— 那战士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绑腿上沾着草屑,显然刚走了远路。可没等他递过去,小战士已经接过了另一位大娘递来的馒头,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谢谢大娘,我们一定守护好北平!”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小战士的背包里装着一本翻旧的《毛泽东选集》,还有一张家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和小芳差不多大;他还 “看到” 队伍里的老兵,手里握着一把旧步枪,枪托上刻着 “解放全中国” 的字样,那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武器,现在成了守护和平的工具。这些细节像针一样,轻轻扎在他心上 —— 解放军不是遥不可及的 “队伍”,是和他一样有家人、有牵挂的普通人,只是他们选择了扛起枪,为更多人守护安稳。
“快看!是老郑同志!” 林墨的声音突然传来,他举着一面红旗,从人群里挤过来,指着队伍里一个穿干部服的人,“上次你保护的那个地下党员,他也来了!”
王卫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老郑 —— 他穿着藏青色的干部服,正和一位解放军军官说着什么,手里还拿着一张地图,应该是在给部队指路线。看到王卫国,老郑笑着挥了挥手,快步走过来:“卫国同志,好久不见!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奋斗在激情岁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