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夏侯惇正自沉吟,管亥已至近前。惇不及细思,急挺枪刺之。
管亥见夏侯惇先下手为强,怒极反笑:“好小子,不知死活!且教汝先试此棍之重!”
言间,管亥持青铜棍迎夏侯惇枪势,硬砸而下。夏侯惇自恃勇武,又曾斩 “管亥”,未将此管亥放在眼中。然见青铜棍来势迅猛、力沉势猛,忽觉眼前管亥与所斩 “管亥” 绝非一人。
二兵相交之际,夏侯惇下意识撤枪带马避过此棍。管亥岂肯放过杀兄仇人?未待二马错蹬,侧身复一棍扫向夏侯惇后腰。
夏侯惇虽未接第一棍,然凭眼力已知此人非比寻常,早加了几分小心。见棍横扫而来,避已不及,只好回身用枪招架。幸二马正反向奔驰,棍之威力已减,只闻 “当啷” 巨响,夏侯惇只觉虎口发麻,双臂酸痛,乃巨力所震也。
幸此时二马已离,否则管亥再击一棍,夏侯惇恐难招架。
夏侯惇自知非管亥敌手,拨马时呼曹仁、曹洪曰:“子廉、子孝,速来助我!此人……”
话音未落,管亥已拨马赶回,复一棍当头砸下。夏侯惇不敢分神,尽全力与管亥游斗。
曹仁、曹洪闻夏侯惇呼助,甚异之 —— 夏侯惇素骁勇,罕见需人助战者。然此时无暇细想,各持兵器催马助战。
二人才至阵中,闻对面呼曰:“无耻之徒!谓我等无人乎?”
二人视之,见对面阵中杀出二将:一持铁戟蛇矛,一持三尖两刃刀。二马方出,管亥喝曰:“德谋、义公且止!此数人不足汝二人出手,某一人足矣。汝等且观。”
曹仁、曹洪闻之,如受大辱,二话不说与夏侯惇共围管亥厮杀。
交手后,曹仁、曹洪方知管亥非虚言 —— 管亥一人与三人斗得不相下。且二人兵器触管亥青铜棍一次后,便不敢再迎其正面攻击。
二曹一夏侯,如走马灯般绕管亥战三十余合。因不敢硬接青铜棍,三人战得被动,欲脱身却被管亥以棍圈回。
此景若李虺在,必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惜人物、地点皆异,竟成 “三英战管亥”。
四人战至紧要处,管亥紧盯夏侯惇施杀招,曹仁、曹洪既需助夏侯惇,又防管亥转攻。数度曹洪险被管亥一棍砸于马下,幸曹仁早有防备,偷袭管亥,令其回身格挡,方保曹洪性命。
两阵数万人皆观 “三英战管亥”,戏志才却召徐和,低语曰:“徐帅,今两军皆黄巾部众,徐帅识对面兵马主帅否?”
徐和对曰:“军师,彼多为司马俱部,末将与司马俱厚善,自然识之。”
戏志才捋须笑曰:“识之则善。徐帅可趁两军对垒,绕至其后寻司马俱,然后……”
徐和曰:“军师放心,末将知之。司马俱若知管帅至,必领兵倒戈,届时何惧‘候敦’逃脱?”
戏志才见徐和识时务,点头曰:“徐帅既知,可速去速回。此战徐帅当记首功。”
徐和谢曰:“多谢军师。” 言毕,拨马从后阵绕道西门寻司马俱。
管亥以一敌三,又战三十余合。此时曹洪已力竭,双臂酸麻,手中刀几难举起。
曹仁、夏侯惇见曹洪不支,暗思:今以三敌一尚难占优,若少一人,二人恐终丧命。
三人正纠结间,忽闻己阵大乱。趁马盘旋之际窥己阵,方知大事不妙 —— 原攻城之司马俱部已停攻,城上无复黄巾;己阵中,同裹黄巾之两军已相杀,其众者乃司马俱旗号。
三人方觉事态严重,戏志才已趁此时机传令进攻。战鼓号角齐鸣,程普、韩当率骑兵先冲。
曹仁、夏侯惇知大势已去,急攻两招,拉曹洪战马调头趋南门。管亥岂肯放夏侯惇走,呼程普、韩当紧追。
徐和与司马俱部对曹仁、曹洪、夏侯惇亲兵,兵力占优。且三将被追如丧家之犬,亲兵无斗志,一触即溃。能速弃兵器降者,得保性命;稍缓者,皆被斩杀。
西门战局骤变,武安国闻信而至,竟不敢信 —— 不知何将追敌三将,黄巾亦自相杀。
未几,北门无主将,黄巾亦内斗,胜方不攻城,转趋东门。
武安国虽不明其故,然觉如释重负。虽不敢轻忽,仍从西门、北门抽兵援东门、南门。
局势瞬变,曹操方得报:来者非援军,乃管亥之兵。
曹操疑曰:“管亥非已死乎?何以领兵来?” 未及细思,又得报:曹仁、曹洪、夏侯惇共战管亥,大败;青州黄巾反,随管亥趋南门。
曹操闻报大惊,虽不明细节,然管亥在,青州黄巾反亦情理中事。
曹操自语:“管亥非死于元让手乎?何以败子孝、子廉、元让三人?匪夷所思。莫非……” 忽有所思,不禁倒吸凉气。陉山之战画面复现:赤面长须持偃月刀之关羽外,手使青铜棍之管亥与关羽并驾之景,亦深印其心。
初曹操进青州扩势,遇 “管亥” 问罪,见 “管亥” 即心惊 —— 忆陉山之战,疑此青州黄巾乃昔年汝、颍战场失踪之黄巾。正心虚间,“管亥” 竟为夏侯惇所斩,曹操遂并其势,号令青州黄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