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虺闻言,知此龄在后世为妙龄,然在汉代已属 “大龄剩女”。士家女子多为政治联姻,早早就嫁,而张恢之女十八岁未出阁 —— 已至县令催婚之龄,竟仍在家,实乃蹊跷。
“哦?家主之女何以至此年岁,仍待字闺中?莫非貌丑无人问津,见吾二弟粗莽,便欲随意许之耶?”
张恢闻李虺话锋转厉,急释:“大人莫误会!小女姿容尚可,典将军亦属意于她。只是…… 小女乃庶出,又非长女,故……”
“故难入他士家大族之眼,遂耽误至今?其母出身必低微,故在家中地位甚低耶?” 李虺见张恢吞吐,索性代其言明。张恢知难隐瞒,遂实答:“不敢欺大人,此女乃婢女所生 —— 昔年在下酒后失德,方有此女。因其母微贱,故在家中为人不喜。”
“原来如此。看来张家主来意不诚啊!且不论吾二弟是否重令爱,家主以此女相配,莫非以为吾二弟身份,只配娶你家出身微贱之庶女耶?” 李虺一番诛心之言,末了声色俱厉。张恢大惊失色,忙离座叩拜:“大人息怒!在下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只因见典将军对小女有意,故欲高攀,亦为小女寻一归宿。至于嫁资,在下必多奉上,聘礼之事,更不敢提!”
李虺既抓其短,已将其震慑,遂续谈条件:“张家主,李某出身亦微贱,不重嫁资。然今吾为太守,二弟官居校尉,家主仅以一庶女相嫁,便想高攀,未免太轻慢吾李虺矣!”
张恢满头大汗,连连称是,后觉答非所问,又急改口:“非也!非也!大人切莫误会!在下非以庶女高攀,只因见典将军属意小女,愿赔嫁资成此良缘,别无他意!”
李虺见其唯唯诺诺之态,不禁失笑:“且说,前番各县官吏辞官,你张家有多少人搬石砸脚耶?” 李虺早已猜透张恢来意,既已施 “威”,亦当备 “恩”。
张恢闻问张家因辞官受损人数,方悟李虺用意,深佩其手腕高明,答:“大人,张家子弟七八人因辞官丢职 —— 彼虽非上上之才,却也算尽职。此皆因受鄱阳王家蛊惑,实非张氏本意!” 张恢本欲借结亲拉近关系,为族中子弟谋官,然今李虺掌主导权,竟不敢开口。
“张家主,你家子弟之职,已有人接替,今豫章各地暂无空缺。然本太守欲扩建昌南、上饶二地,以安置北方流民。若张氏子弟愿为百姓谋福,可先充任两地县吏;待户口逾万户,便委县令之职,届时再付重任。”
张恢见李虺主动安排,虽昌南、上饶乃小县,然其言明要大力扩建 —— 实则令子弟提前参与基建,日后再获实职,此已算得承诺,此行目的基本达成,忙答:“多谢太守大人!在下归庐陵后,即刻令张家子弟往两地效力!”
“张家主,你以一庶女嫁吾二弟,便为七八位族中子弟谋得前程,吾这个太守,岂不太吃亏耶?”
“啊?” 张恢一愣,旋即醒悟,忙道:“太守大人!在下尚有一幼女,今年刚满十五,若大人不嫌弃……”
“滚!”
李虺闻张恢欲再送一女,怒而斥之:“好个张恢!吾已三十余岁,汝以十五岁幼女予吾 —— 此乃送妻,还是送女?吾之干子已十二岁,汝欲使吾认汝为父耶?”
张恢本想借机拉近关系,未料弄巧成拙,忙叩首:“大人,在下绝无此意!绝无此意!仅欲表感谢,实无冒犯之心!”
李虺佯作压怒,喘息半晌问:“张氏在豫章有几多田产?”
此问突兀,张恢一愣:“大人欲要土地为嫁资耶?”
“算嫁资亦可。汝张家昔年随王家与吾作对辞官,今岂能白白令汝家子弟复官?吾这个太守,总需得些好处吧?”
张恢闻言,只觉牙疼 —— 土地乃士家立身之本,凭此方可不事生产、专心治学以谋仕途。见其面露苦色,如丧考妣,李虺续道:“汝张家在庐陵之田,纵无十万亩,亦有八九万亩。今以两万亩地契为嫁资,汝那七八子弟之官职,便算作吾二弟之聘礼。张家主意下如何?”
张恢闻之,竟生求死之心,讨价:“大人,两万亩过多!五千亩如何?”
李虺倒茶轻抿:“张家主有辱士人风骨!怎学商人讨价还价?五千亩仅够嫁女,官职之事休提!”
“大人,两万亩实在太多……”
“舍不得亦无妨。汝女已被吾二弟带走,于汝而言,亦不吃亏。”
张恢见李虺耍无赖,万般无奈下咬牙:“大人,一万五千亩!实不能再多矣!”
其言已带哭腔,然李虺未罢手:“可也。既如此,再给庐陵驻军送一万石粮食 —— 汝家存粮若再不食,恐要发霉,吾麾下将士可助汝‘消耗’。”
李虺已然无耻至极,张恢悔不当初 —— 此番非但赔了女儿,还要割地献粮。虽心痛如绞,然为族中子弟仕途,亦只得硬受。
得张恢应允后,李虺当即带其见典母,告知典韦婚事。典母闻儿子要娶士家之女,喜不自胜;后知典韦强抢人家女儿,又面露愧色:“老大,汝往庐陵一趟,将这不成器的东西带回,顺带接那姑娘回来,张罗着把喜事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