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北海国相田绾,方享二日安闲,未料大批黄巾自齐国入北海国,且一路东向。
剧县乃北海治所,亦为济南国、齐国往东莱郡之要冲。宋神臂镇齐国、北海国后,即着手迁徙所辖百姓,并促周边黄巾将领速迁其民。由此,经剧县往长贵之百姓,在各路黄巾押解下,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过剧县左近。
田绾为黄巾大规模行动所惊,竟不敢开城门。除令武安国紧守城防外,唯剩求救之念 , 遣数路信使往青州治所临菑求救后,田绾仍闭城门,自躲国相府享乐。
武安国,复姓武安,名国,字霸候,乃武安君白起之后。通兵法,有勇略,曾一日斩五黄巾将领,因功升别部司马。凭其功绩,本可任更高军职,然因出身之故,加之人不善交际,此别部司马亦属勉强之安慰。
武安国虽心有不满,仍尽忠职守。前番曹操裹挟青州数路黄巾攻剧县,武安国率部死守;幸管亥及时赶至,乱曹操部署,剧县之围竟莫名得解。田绾虽不明缘由而窃喜,武安国却不敢懈怠。
此番青州黄巾之动向,令武安国觉诡异:黄巾虽声势浩大,动辄数万人而出,却无一座城池遭劫掠;即便是剧县周边,虽有大量黄巾聚集,却无半分攻城之迹象。
田绾见黄巾不攻城,亦乐得相安;武安国却不得不多加提防,甚至欲擒数名黄巾兵问明究竟,探其大规模行动之目的。
田绾闻武安国欲出城擒黄巾,当即惊出冷汗:“武安将军!此事不妥!黄巾既未犯我城池,何故主动招惹?若黄巾本无意犯境,将军此去激之,反令其攻剧县,岂非搬石砸己脚哉!”
武安国觉田绾之言看似有理,实则畏祸避灾,遂曰:“大人多虑!末将此去,不过擒数名小卒,问其声势浩大之故耳。若有图谋,亦可早作防备。”
田绾仍不放心:“将军若去,需慎之又慎!拿数名黄巾小卒便回,切不可与彼大军纠缠!若被其察觉是我剧县兵马出城袭扰,难保不招大批黄巾攻城!”
武安国虽心生厌烦,仍耐着性子答:“大人勿忧!末将只率数十精卒,趁夜出城。先以火攻乱其营,再趁乱擒数名黄巾即返。想来,贼众必不察觉。”
田绾眼珠一转,觉武安国之言有理:“若果如将军所言,趁乱擒敌而不令贼觉,将军当是大功一件!”
当夜,迁徙之黄巾百姓正于剧县北三十里处露营 , 此批百姓,乃宋神臂自齐国、北海国往东莱所迁。恰逢程普、韩当率兵往东莱,故此番由二人率骑兵及原管戌麾下黄巾兵护行。
若遇其他黄巾护民,武安国之计划或有大成;然武安国运气不佳,偏逢程普、韩当。
因百姓众多,无法安营扎寨,只得露天过夜。程普、韩当不敢大意:剧县乃北海国治所,虽兵马不及己方,然皆为郡兵;己方多为裹挟之百姓,余四万余黄巾兵亦属乌合,唯本部骑兵有战力。
为策万全,程普、韩当将骑兵与黄巾兵混编为数十小队,不停在营地周围巡视,防官军趁夜劫营。
三更时分,武安国率三十名精锐士卒悄出城,趁夜往黄巾露营处而去。近营地时,武安国惊见:营地周围不时有步骑混编之巡逻小队绕营巡视,绝非其预想之毫无防备。
武安国隐觉此行冒险,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奈之下,只得趁巡逻队间隙,带三十名兵卒悄悄渗透。
时逢深秋,夜凉如水,草木已枯。武安国本欲借此放火乱营,却出乎意料:因百姓众多且露天宿营,程普、韩当令收集附近树木杂草,供夜间生火取暖。
如此一来,武安国欲放火却无燃草;更甚者,杂草灌木尽被清理,武安国及三十名兵卒无所遁形,暴露于空旷隔离带中。
武安国本欲无功而返,然 “进来易,出去难”, 巡逻小队间隔愈密,众人只得伏地避查。
然久伏地亦非良策:待鸡鸣天晓,必暴露无遗;凭三十余人欲杀出十几万大军包围,绝无可能;且后半夜气温渐低,久伏地中,纵不被黄巾所杀,亦恐冻毙。
无奈之下,武安国只得冒险,再试原定计划。
缓缓爬过空旷隔离带,武安国幸见一处柴草垛 , 且营地中此类柴草垛随处可见,顿时大喜:“如此干燥深秋,柴草垛一旦点燃,必成熊熊大火!黄巾大营定乱!”
原本失落之武安国,忽生希望。趁夜静更深,将三十名兵卒分为五组,悄悄分头近五个柴草堆:乱营后,每组擒一俘虏即撤。
武安国乘隙点燃一柴草堆,干燥之干草灌木速燃;得信号,其他几组亦分头点火。
一时间,营地中大人哭、小儿叫,一片混乱。武安国借火光见一名手提长枪之黄巾兵抱头奔来,即从暗处闪出,伸腿绊倒之;随后五名兵卒上前,将倒地黄巾兵五花大绑、堵嘴擒住。
武安国既得手,遂率人扛俘虏往剧县撤。经空地时,其余各组亦擒得俘虏,自不同方向汇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