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虺故作谦逊:“能与太守相交,乃李某高攀,求之不得。” 见黄祖意动,遂切入正题:“早闻荆州岘山,既是胜景,亦是兵家设伏之地,不知太守曾往否?”
黄祖笑答:“岘山在襄阳西南,风光清幽,山道蜿蜒、草木繁茂,确宜设伏。黄某曾游其间,未想李太守亦知此,不知从何听闻?”
李虺搪塞:“早年乡居时听旅人所言,久未得见,故向太守请教。”
黄祖邀曰:“若太守有暇,黄某愿陪往一游。”
李虺辞曰:“岂敢劳太守大驾?今诸侯传檄讨董,此时游山,恐遭非议。”
黄祖亦觉失言,连称:“李太守所言极是。”
二人再叙片刻闲话,李虺以郡中事繁请辞,黄祖不强留,令苏飞遣船送其归柴桑,并接收剩余战船。
既为孙坚之死埋下伏笔,李虺遂安然返豫章,静待诸侯讨董之乱世闹剧上演。
汉之初平元年,岁在庚午,正月,关东诸侯会于陈留酸枣。世传 “十八路诸侯讨董”,实则仅十四路,分别为: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杨。徐州牧陶谦、右北平太守公孙瓒、西凉刺史马腾、北海太守孔融,皆未参与;刘关张三兄弟,更无会盟之事。
然此番会盟,十四路亦未能齐聚:广陵太守张超,早于黄巾之乱时为叶雄斩于长社城外;骁骑校尉曹操,今沦为丧家之犬,踪迹难寻。
唯史上未参与讨董之孔融,此番竟来赴会。盖因董卓专权欲废少帝刘辨,孔融与之争辩,言辞激烈,董卓衔恨,先迁其为议郎,复暗示三府荐其为北海相,时北海为黄巾猖獗之地。
孔融赴任,见原治所剧县经黄巾数度攻伐,城垣残破、百姓流亡,且守城军司马武安国不知所踪,遂暂迁治所于都昌。及得桥瑁讨董檄文,即率军赴酸枣会盟,至此凑得十三路诸侯。
正是:
豫章轻赋蓄良谋,假粮纵敌祸暗投。
稚子命名藏巧思,老黄受捧入彀囚。
诸侯会盟酸枣地,龙虎潜踪乱世秋。
笑看风云翻覆处,一着闲棋定九州。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