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 “筹粮” 期间,李虺已令李严赴江夏,与黄祖议定交易:三百余艘旧战船仅售百金,另授 “连舟为巨舰” 之法。黄祖惊其价贱,又闻连舟之策,喜不自胜。唯李严提一条件:豫章水军战船可自由通行江夏所辖长江水域。
黄祖迟疑:“李郡丞,荆州水域岂容豫章战船随意往来?”
李严含笑躬身:“黄将军不知,豫章精瓷远销巴蜀、荆楚,瓷器易碎,陆路转运损耗甚巨,非水路不可。我家太守体恤商贾,遣战船护瓷船入蜀,以减损失。”
黄祖沉吟片刻:“可许通行,然每次不得过十艘。若逾数,我军必拦截,货物没官。”
李严暗忖:“十艘楼船携火箭炮齐出,足以尽灭江夏水军,他日黄祖必悔。” 遂应曰:“便依将军之言。然空口无凭,当立公文为证。” 黄祖颔首,令李严草拟文书,约定交割船只时共盖大印为凭。
此次运粮,李虺仅携百余艘船,余船留柴桑码头待黄祖接收,纵有三百余船,亦无足够桨手驾驭。
船队抵洞庭湖南、汨罗江下游之罗县时,孙坚已领兵驻此等候,见李虺至,携麾下诸将亲往码头相迎:“贤弟竟亲来运粮,愚兄感激不尽!”
李虺逊谢:“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小弟虽未得讨董檄文,亦有报国之心,奈何粮草有限,仅能助兄成此大功。他日兄功成名就,勿忘小弟借粮之劳便好。”
一番话听得孙坚动容,竟落泪道:“贤弟之恩,愚兄铭记于心!随我入营痛饮,以表谢意!” 言罢拉李虺往大帐而去。
李虺随孙坚行,与帐下诸将寒暄,忽瞥见孙策身侧立一翩翩美少年,神色微动,虽表面谈笑如常,心中已断定此子必为周瑜。
入帐后,李虺仅带李严、周泰随行,较上次芦溪之会更显势单。双方分宾主落座,孙坚命设酒食,案上唯肉一块、素菜两碟,甚为简陋,李虺知其军中匮乏,亦不介意,唯留意那少年。
酒过三巡,孙坚指少年向李虺介绍:“贤弟,此乃犬子伯符总角之交,庐江舒县周瑜,字公瑾。伯符前番往庐江寻访,邀其来军中效力,今随大军讨董。”
周瑜起身行礼:“小子周瑜,拜见太守大人。”
李虺抬手令起,故作轻慢:“观公瑾容貌文弱,不似伯符有乃父之风,恐难在战阵建功。”
孙策闻言怒起:“公瑾虽无万夫之勇,然熟读兵史,善运筹布阵,非手无缚鸡之力者!”
孙坚恐孙策失言,斥曰:“长辈言语,伯符休得插嘴!”
李虺忙笑曰:“文台兄勿责,伯符所言有理,是小弟粗鄙,看走眼了。若公瑾果有运筹之才,实乃文台兄得一少年英才!”
实则孙坚对周瑜亦不甚看重,以为其年少文弱,若非孙策力荐,断不携其出征,遂谦曰:“贤弟过誉。此子虽有学识,然战阵之上终需将士拼杀,此次不过令其随军历练罢了。”
李虺探知孙坚心意,知周瑜此行必难获重用,若其才华不得施展,未来恐与孙策同殒于己手。然世事难料,其间变故,亦不敢妄断。
李虺偷觑周瑜神色,见其对己与孙坚之评似毫不在意,唯恭立听言,终躬身退归席位,小小年纪已显处变不惊之态,与孙策之锋芒外露截然不同。
宴罢,李虺辞孙坚,登船赴江夏与黄祖会,欲交割战船、互盖印信定约。江夏郡辖十四县,治所西陵(后世武汉新洲区),而汉口彼时称夏口,尚非县治,因夏水(汉水)入长江处得名。然夏口地势险要,黄祖遂以之为军政重地,水军主力屯驻于此。
船队抵夏口港,百余艘战船虽非巨阵,亦惊动守军,速报黄祖。黄祖料是豫章交割船只,遂携子黄射、水军都督苏飞等官吏出迎。
登岸后,李严为李虺、黄祖引荐,二人礼毕寒暄,令苏飞、周泰清点现地战船;柴桑港中余二百余艘,则待江夏水军送李虺一行归柴桑后再接收。
交割已毕,黄祖于水军大营设宴,正式定约。李严取草拟公文两份,李虺与黄祖各盖太守大印,约定以三百余艘战船易豫章水军长江通行权,互换文书后,二人对饮大笑。
李虺本欲辞行,念及黄祖乃射杀孙坚元凶,遂决意暗嘱,先捧曰:“黄太守扼荆扬门户,必是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更兼春申君之后,令人仰慕!”
黄祖惯闻恭维,谦曰:“李太守过誉,黄某不过忝居其位,何敢当此赞誉?”
李虺顺势续道:“太守承祖上遗风,智谋远胜勇力,非我等舞刀弄枪之辈可比。”
黄祖闻及“春申君遗风”,大笑:“李太守谬赞!黄某岂敢比肩先祖,唯好圣人之道,兼习六艺罢了。”
李虺再捧:“太守堪称儒将,运筹帷幄以智谋为先,此乃真将才,非我等匹夫可比。”
黄祖愈喜,仍谦:“李太守战功赫赫,不可自轻,你我各有所长耳。早闻太守勇武,不料竟如此明理,日后你我当结友邻之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