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吕布麾下并州铁骑因骁勇凶残,得名“并州狼骑”,威震关东。
董卓欲乘胜剿灭联军,忽闻鸣金,心下疑惑,遂令樊稠、张济收编降卒、整顿兵马,召吕布回军,自与李傕、郭汜先返虎牢关。
归关后,董卓问李儒:“何以鸣金?” 李儒答:“孙坚已袭取阳人城,直扑大谷关!其勇悍难挡,若大谷关破,我军粮道、后路将断,恐遭联军前后夹击。”
董卓大惊:“吾当回兵救大谷关!” 李儒阻道:“孙坚父子骁勇,唯吕布可敌,岳父不可轻往。” 董卓闻言惊出冷汗:“若携吕布击孙坚,虎牢关岂不全弃?”
李儒摇头:“大谷关若失,虎牢关已无用。当弃关撤军,召荥阳徐荣同归,令吕布、徐荣断后。诸侯新败,即便追击,兵力亦寡,凭二人之勇,必能挫其锋。”
董卓从其计,传令大军向雒阳撤退,恰逢徐荣追杀桥瑁等四路兵马至虎牢关附近,遂令其与吕布共为后队。
再说袁绍等诸侯逃回大营,清点兵马,折损两三成至半数不等,众皆垂头丧气。正议再战之策,桥瑁先叹:“军中无将敌吕布,何以破贼?” 众诸侯附和,帐内尽言“吕布无敌”。
忽有小校报:“董卓弃虎牢关,引军奔雒阳,关中空无一人!” 众诸侯愕然,袁术问:“董卓何以弃关?”小校茫然不知。袁绍再问:“关中果无兵马?” 小校答:“已探查属实,空关一座。”
众诸侯面面相觑,兖州刺史刘岱忽道:“诸公莫非忘了孙坚?必是其有所动作,逼董卓回援。”袁术顿悟:“或孙坚已取大谷关,威胁雒阳,董卓不得已弃关!”
袁绍遂下令:“全军入虎牢关!”刘岱进言:“董卓必往拒孙坚,吕布等猛将在前开路,我军可袭其后队、烧其辎重,助孙坚一臂之力。”袁绍然其言,问:“谁敢往袭?”
刘岱军中缺粮,欲夺董卓粮草,早有图谋。当即请命:“某愿往!” 袁绍念其兵损甚多,欲遣人相助,先望袁术,袁术示意推脱;复问乔瑁、张邈,乔瑁以“兵损过重” 辞,张邈假称“腰伤不便”。
刘岱正尴尬,济北相鲍信起身:“为国讨贼,岂容推诿!某愿助公山!” 乔瑁、张邈面露惭色,张邈无奈,遣新收部将乐进率兵三千随行。
刘岱谢过鲍信、张邈,瞪了乔瑁一眼,与鲍信出帐点兵。行至营外,乐进率部赶来:“末将奉张太守命,前来相助!”刘岱见其身材矮小、兵仅三千,知张邈虚应故事,遂令:“乐将军为前锋,先行开路!”
鲍信阻道:“将军兵少,恐有闪失,吾令于禁率兵三千同行,互为应援。”刘岱心知鲍信欲分粮草,却不便点破,遂与鲍信各引大军,尾随于禁、乐进之后,经虎牢关向西,往巩县、偃师方向追击董卓。
沿途尽是董卓大军行军痕迹,遗弃损坏车马兵器散落道旁。刘岱与鲍信议曰:“董贼弃械急行,必因孙坚破大谷关,后军无备。此乃建功之机,当速追赶,莫失良机!” 鲍信然其说,二人急催大军加速。
大军追至巩县附近,未遇一兵一卒,更无掉队者。此处已入北芒山东麓,地势渐高,道路狭窄蜿蜒。前锋乐进、于禁兵马放缓行进,刘岱、鲍信大军赶至,队伍挤于狭路缓行。二人一心追粮,未察异样,只顾催军前进。
忽于禁勒马止军,乐进问:“将军何以停驻?”于禁答:“此处路狭山高,恐有伏兵,我军危矣!”乐进环顾印证,亦停兵不进。于禁道:“将军在此等候,某往报二位大人。”遂拨马奔中军。
刘岱、鲍信见军停滞,正疑惑间,于禁至,禀鲍信:“前方地势凶险,恐有伏兵,不可轻进!” 二人相视犹疑,刘岱问:“允诚以为如何?” 鲍信沉吟:“文则所言有理,然缓进恐纵董贼,于国不利。”刘岱转而问于禁:“依将军之见,当如何?”
于禁答:“宜拉长行军间距,分兵探两侧高地,以作警示。” 刘岱急欲追粮,从其计,令:“速探两侧,大军加速前进!”于禁归,与乐进分率千人探山,余兵拉长间距缓行。
行半日,道路南转趋平原,未遇伏兵。刘岱、鲍信见无险,令大军加速,分路疾行,队伍渐乱。正催军间,遥见前方有董卓旗号兵马缓行,二人以为追上后队,急令掩杀。
大军距敌一箭之地时,前方兵马骤停转身,列盾矛阵,弓箭手数轮抛射。追兵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于禁、乐进急收兵马,列刀盾在前、长枪继后、弓箭还击,方稳住阵脚。
刘岱、鲍信见对方阵列严整,虽有疑虑,自恃兵多,下令猛攻。军令方出,背后马蹄声大作,二人初以为援军,回头见乃吕布并州狼骑,大惊失色,已陷腹背受敌之境。急令回军拒吕布,然骑兵已至,步兵难挡。
吕布一马当先,张辽、高顺左右呼应,直冲后阵。平原之地,骑兵纵横,步兵如草芥。自虎牢关大捷后,吕布意气风发,恨前战未尽兴,今遇追兵,杀意暴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