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袁绍、公孙瓒磐河大战月余,消息传至长安,董卓召李儒商议。
李儒曰:“袁绍、公孙瓒皆当世豪杰,今相攻于磐河,互耗军资。相国可假天子诏,遣使和解,二人感德,必归顺太师。”
董卓曰:“善。”
李儒又曰:“二人为豪杰,所遣者需朝中重臣,否则恐不从。”
董卓问:“何人可往?”
李儒答:“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可当此任。”
董卓从之,次日遣二人赍诏北上。至河北,袁绍闻使者为三公、九卿,出迎百里,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公孙瓒营宣谕,公孙瓒亦不敢怠慢,遣使致书袁绍,双方讲和。马日磾、赵岐遂回京复命。
襄阳城外岘山,孙坚身死,黄祖立长竿悬其尸首于险要处。孙坚随从数十骑奔回报知孙策,孙策乍闻噩耗,气结昏绝。醒来后,不顾周瑜劝阻,与孙贲、黄盖尽起大军杀向岘山,誓诛黄祖、夺回父尸。
大军至岘山,黄祖早有防备。孙策等数次攻山,皆被巨石、弓箭击退,折损数千兵卒,竟未能近山口半步。襄阳城中,苏飞早与黄祖定计:料孙坚死后,其部必攻山夺尸,城外兵力空虚,遂率部杀至城下,报知刘表。
刘表闻孙坚已死,问计蔡瑁、蒯越。蔡瑁曰:“孙坚既亡,其部群龙无首,宜出兵与黄祖前后夹击,尽破其军。” 蒯越曰:“孙坚虽死,其子孙策尚在,不斩草除根,日后必为后患。” 刘表从其言,命蔡瑁、苏飞尽起襄阳兵马,攻孙策后军。
孙策见父尸近在眼前,却损兵折将难入山谷,正自恼怒,后军忽大乱,襄阳兵马杀至。周瑜大惊:“伯符,此地不宜久留,速退蔡阳再作计较!” 孙策心智已乱,不听劝阻,令黄盖、孙贲迎击襄阳兵,自率部再攻岘山。
孙策虽勇,却难破黄祖山路伏兵,手下兵卒不断被巨石、弓箭所杀,仍无法夺回父尸。与此同时,黄盖、孙贲奋力迎敌,然军心不稳,襄阳兵士气正盛,孙坚部渐露败象。
周瑜见状,冒箭冲入岘山,寻得多处带伤的孙策:“伯符,我军两面受敌,若黄祖合兵夹击,必溃散矣!伯父多年心血将付诸东流,速撤蔡阳,再北上鲁阳依附袁术,徐图后计!” 孙策不甘:“父尸就在眼前,弃之远遁,非子之道!” 周瑜急曰:“伯符勿意气用事!此刻撤兵需先退襄阳兵,若能擒其大将,可换回父尸,何必枉送将士性命!”
孙策闻言心动,此时已损兵过半,自知难夺父尸,遂拨马转身,当先冲向后队,周瑜督率余兵紧随。孙策至阵前,见黄盖、孙贲寡不敌众,愤然挺枪杀出,连挑数将,正欲率军突围,迎面撞上蔡瑁堵截。
蔡瑁本在中军指挥,见孙策冲杀欲破阵,急率中军阻拦。待见来将是孙策,大惊失色。孙策挺枪直刺其面门,蔡瑁低头闪避,正欲拨马逃走,被孙策反手以枪杆抽中后腰,跌下马来。孙策催马上前,探身抓住蔡瑁腰带,提于马上。
襄阳兵见主将被擒,军心大乱。黄盖、孙贲趁机掩杀,襄阳兵溃不成军。周瑜收拢后军赶来,见孙策擒蔡瑁,拔剑催军冲杀,攻守之势逆转。孙策当先冲破拦截,记挂周瑜未出,命黄盖、孙贲东杀,自调头回援。
周瑜率后军欲突围,黄祖收拢兵马追至,只得且战且走。恰在此时,孙策杀回,见周瑜被黄祖纠缠,怒不可遏,直冲黄祖而去,沿途遇人便杀,江夏兵纷纷逃窜,不敢撄其锋。黄祖见孙策杀来,知其勇猛,又失地利,拨马败走。
孙策紧追不舍,周瑜督军紧随,恐其有失。追出数里,见黄祖往岘山逃去,孙策虽虑山中或有伏兵,然豪气上涌:“纵是千军万马、龙潭虎穴,亦何惧之!” 遂伏身催马追赶,黄祖入山口转数弯便消失不见。孙策抬头,见父尸仍悬于前方山头竹竿之上,气血上涌,催马寻路登山。
“伯符,小心伏兵,速回!” 周瑜在山谷口呼喊。孙策回头一望,忽闻弓弦响,一支利箭从竹林射向面门。孙策急闪身躲过,又有两箭射来,一支奔己、一支奔马。孙策翻身落马,战马中箭逃遁。
孙策爬起横枪,见父尸仅数十步之遥,横下心来抢尸。策大吼,拔腿飞奔,一路拨打飞来箭矢,对周瑜呼喊充耳不闻。距竹竿两三步时,孙策挥枪横扫,竹竿断裂,孙坚尸身坠落。正要伸手去接,耳边忽闻清朗喝声:“放箭!”
刹那间,四周竹林、草丛中无数箭矢射向孙策。接住父尸的瞬间,孙策身中数箭,刺痛渐成麻木,父子二人被上百支箭矢包裹,宛如巨刺。孙策仍紧抱父尸,艰难迈步,鲜血顺着箭杆汩汩而下,意识渐模糊,走出两步后,眼前一黑,双膝跪地,与父尸同亡。
山脚下,周瑜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伯符……” 声悲怆而止,昏厥过去。孙军兵卒见状,急扶周瑜上马,朝蔡阳逃去。
孙军离去后,竹林深处走出数百弓箭手,为首者正是黄祖与蒯越。原来苏飞报信时,蒯越便主张斩草除根,待蔡瑁、苏飞夹击孙策时,自带百余神箭手奔岘山见黄祖,恰遇孙策撤兵攻蔡瑁,二人遂设伏以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