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的更鼓刚敲过三遍,豫州南部的夜色浓稠得像化不开的墨。
这里是赤曦军代号“鹰巢”的前进基地,隐匿在伏牛山脉的褶皱里。绵密的冬雨夹杂着冰粒,无声地敲打着黑色的帐篷顶,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营地内没有一丝火光,只有巡逻哨兵踩在泥水里的脚步声,沉闷而有韵律。
“哗——”
中军大帐的帘幕被猛地掀开,一股湿冷的寒气卷入,却瞬间被帐内肃杀的热度吞噬。
赵云一身银甲,外罩黑色雨披,大步走到悬挂的舆图前。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眸子,在昏暗的风灯下亮得惊人。
“委员长的‘红箭’令到了。”
他摊开手掌,一枚赤红色的令箭静静地躺在掌心,令箭上刻着两个如铁画银钩般的字:**南下**。
站在他对面的,是三个团级指挥官。没有废话,没有质疑,三人同时并腿,靴跟碰撞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那是赤曦军特有的军礼。
“全军听令。”赵云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钻进每个人的耳廓,“一级战备解除,转入实战状态。目标:荆州,襄阳以北三十里,黑林谷。”
“要求:三日之内,全员抵达。”
一名团长眉头微皱,低声问:“军长,三日急行军三百里,还要翻越伏牛山余脉,若是大张旗鼓尚可,但这命令要求‘静默’……”
“这就是为什么叫‘快速反应军团’。”赵云冷冷地截断了他的话,“白天化整为零,伪装成流民、商队;夜间急行军,走‘蜂巢’探出的兽道。所有马匹裹蹄,士卒衔枚,掉队者,不许喊叫,不许寻找,自行前往收容点。”
他伸出戴着皮手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那条细细的红线上。
“委员长在看着我们。这张网能不能撒得开,能不能兜得住,全看我们这把尖刀插得够不够快,够不够狠。”
“是!”
一刻钟后。
这座沉睡的营地仿佛一头被冷水泼醒的巨兽,瞬间活了过来,却又诡异地保持着安静。
没有号角,没有喧哗。士兵们在黑暗中摸索着打包行囊,炒面袋被勒紧,水壶被灌满,备用的麻鞋被挂在腰间。金属碰撞的声音被严格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每一次甲叶的摩擦都像是压抑的呼吸。
半个时辰后,五千精骑,一万步卒,像是一股黑色的水流,无声无息地渗入了茫茫的雨夜之中,朝着南方那个即将沸腾的漩涡,极速流淌。
……
次日午后,南阳通往襄阳的官道旁。
雨停了,但路面依旧泥泞不堪。一支庞大的商队正艰难地跋涉着。几十辆大车上堆满了来自北方的煤饼和在此地极为紧俏的棉布,车轮陷在泥坑里,发出吱呀的呻吟。
“加把劲!过了这道岗,前面就是新野了!”
一名满脸络腮胡的“掌柜”挥舞着鞭子,大声吆喝着。他那一身绸缎袍子上溅满了泥点,看起来狼狈不堪。
在他身后,几十名精壮的“伙计”正喊着号子推车。
这些伙计虽然穿着粗布短褐,有的甚至赤着脚,但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推车的姿势整齐划一,发力点极其精准。他们的小腿肌肉紧绷如铁,哪怕是在这烂泥地里,下盘也稳得像扎了根。
而在更远处的树林边缘,几三三两两的“流民”正相互搀扶着前行。他们眼神看似涣散,实则余光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制高点。
这正是化整为零的赤曦军先头部队。
赵云并未骑他那匹标志性的照夜玉狮子,而是牵着一匹普通的黄膘马,混在“伙计”中间。他头戴斗笠,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那张英气逼人的脸,只露出一截满是胡茬的下巴。
突然,前方探路的“流民”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手势——那是只有赤曦军老兵才能看懂的暗语:**有敌,三人,骑兵。**
赵云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瞬。
这里距离新野还有二十里,理论上是刘备的防区,但刘备此时正忙着在荆州各郡“哭惨”拉拢人心,防务松懈得很。出现在这里的骑兵,只能是……
曹操的斥候。
“别停,继续走。”赵云低声命令,声音通过身边的传令兵迅速在队伍中传递。
马蹄声由远及近。
三名身穿暗青色皮甲的骑士从山道拐角处冲了出来。他们背着令旗,腰间挂着环首刀,战马虽然疲惫,但依然保持着冲锋的架势。
这是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青衣卫”,专司远程侦察。
“站住!”
领头的青衣卫勒住缰绳,战马打着响鼻,喷出一团白气。他那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这支商队。
“干什么的?路引呢?”
“掌柜”连忙堆起笑脸,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和几张皱巴巴的文书,小跑着迎上去:“军爷辛苦!小的们是河北甄氏商行的,往襄阳送点过冬的煤炭。这是路引,这是给几位军爷买酒喝的……”
青衣卫头目没有接银子,也没有看路引。他的目光越过掌柜,落在了那些正在推车的“伙计”身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