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殿试之日。
寅时房门被幺娘敲响,张昊起床、洗漱、化妆,挎上书袋,赶早去皇城大明门。
星河犹灿,赴试贡士已在城门处列队等候,静悄悄的,无人说话,丁世美等人见到他,只是举手致意。
张昊还礼入列,心情颇为轻松,殿试这一关不难,最差也能混个县级最高行政长官,从此海阔天高任我闯。
卯时初刻,带刀禁卫上番换值,官员们陆续到来,三三两两入城,殿试主考是皇帝,几乎所有在京文职衙门,都要参与这三年一度的大典。
一个鸿胪寺官员过来,呼喝贡士们按名次列队,发现队伍没有任何变化,满意颔首。
随后有人拿着花名册唱名,告诫考生礼仪等事项,言毕退至一边,扬声道:
“新科贡士入城!”
礼部王侍郎抖抖袍袖,迈着四方步,率先而行,今科会元蔡茂春随后,众贡士鱼贯进城。
在王侍郎带领下,三百一十多名贡士经过千步廊,来到承天门,按次序等待值守的锦衣卫例行搜检,这道程序是雷打不动的。
张昊抬头观望承天门。
这就是后世的天安门,不见教员的慈祥面孔,唯有乌纱公服皂靴的大明官员,时空流转,不曾想自己又来到这里,当真是亦真亦幻。
铜钉朱漆大门左右大开,在上百个锦衣禁军的注视下,贡士们轮流接受检查,好在不用脱衣,随后穿过承天门、端门,午门在望。
阙左右门两边各有朝房,这里是王公百官集会候朝之处,自打皇帝搬去西苑后,就不开朝会了,贡士们按会试名次的单双数,走左右掖门。
两个掖门只有大朝会和殿试才开启,平时官员进宫走侧门,正中门洞是皇帝专用,不过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可从正门出宫。
穿过午门,迎面是紫禁城最大的宫门奉天门。
旭日东升,数丈高的朱红大门缓缓开启,容纳万人的奉天广场宽阔宏伟。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贡士们初次目睹紫禁城之巍峨雄壮,个个面容肃穆。
大伙心情忐忑的来到奉天殿丹陛前,张昊终于见到了名满天下的严阁老。
首辅先生被群臣拱立中央,瘦高个头,老迈却不减疏朗峻拔,与王天赐所说的印象重合。
除了以严嵩为首的阁臣之外,还有数十名执事大臣立于丹陛之上,最前面那一排,皆是大红官袍、金玉腰带,这些官员其实还是主持会试那套班子,接受众考生参拜后,静候皇帝到来。
辰时初刻,宫乐齐鸣,嘉靖的卤簿仪仗终于来了,百官随后入殿,山呼舞蹈,行五拜三叩礼。
张昊抬头远远望去,这位凡人修仙界排名第一的朱道长,身处高高的宝座之上,可惜面目看不大清,依稀是三缕清须,下巴有些尖,一身黄灿灿的龙袍,把仙风道骨气质全都遮掩了。
朱道长打坐金銮殿,一句话没说,太监尖着嗓子喊临轩发策。
执事官举着策题案来到殿中。
太监将策题交付礼部官,置于案上,鸿胪寺官率领贡士,朝策题案行拜叩礼。
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
鸿胪寺官员奏告礼毕,嘉靖颔首,示意开考。
近日风大,可能是怕下雨,桌案没摆在广场上,光禄寺昨日就在大殿东西两庑摆好桌案。
奉天殿就是后来的皇极殿,俗称金銮殿,朱道长临朝受贺之所,空间足够考试用。
礼部官员发放黄纸试卷,贡士们又是叩头跪接。
张昊随大流,跪下接纸,心说真泥马麻烦,天不亮就爬起来,饭也不敢吃,跪来跪去的,看来当大明官是体力活,得亏哥身体练出来了。
考案低矮,明人习惯坐椅榻,这种复古案子,必须盘腿或跪着,张昊双盘坐,感念拉筋习武带来的好处,摸块奶糖塞嘴里,琢磨答题。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关系时下政务,切乎军国大事,答题好比写议论文,立论点摆论据,展开分析阐述,指出当今的不足,给出见解和主张,千字以上,大致就是如此。
今科策题是九边事,张昊眨巴眼睛绞脑汁,心说朱道长选这个题目,几个意思?
大明天子守国门不假,但那是永乐帝干的事,子孙们没那份能耐,叫门天子英宗打肿脸充胖子,御驾亲征,被鞑子活捉,差一点亡国。
如今边民深受北虏荼毒,每年秋收都要担惊受怕,朱道长打算爆小宇宙还是咋滴?
对了,我大清是如何把鞑子收为小弟的?
说来说去,打仗就得花钱,朱道长没钱,否则不会让冒青烟去各大盐司搜刮银子。
清倭都力有不逮,谈何解决鞑子?
管他娘的,张昊不再揣摩上意,铺开草纸,准备放飞自我。
你要杀鞑子,我就坚决拥护,银子关我屁事,我又不是朝廷大佬,给的策略幼稚不要紧,关键是,一颗又红又专的忠心要表明!
耗费了个把时辰,把草稿写好,发现朱道长不知啥时候走了,殿里还有十来个监考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