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是一天时间,天黑没答完,给你俩蜡烛,烛灭收卷,时间足够。
又摸块奶糖塞嘴里,来回修改,最终定稿,他的论点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为饱受倭患困扰的江南人,他论述了自己所见所闻的东南战事,以及倭寇鸟枪之犀利。
想当年,成祖征交趾,专门在京军中组建枪炮部队神机营,后来五征蒙古,火器战无不胜。
京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乃虎狼之师,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汉家将士三百万,扛枪架炮出边关,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
搞定草稿,修缮一遍,想了想,早些交卷为好,这才符合本篇策论的人设。
他吃糖吃得嘴酸,禀告监考官,跟着小黄门,去殿前南院取水喝。
殿试也允许考生带干粮,不过没人携带,据说中午皇帝管饭呢。
喝些皇家凉白开回坐,先填写姓名、年龄、籍贯、本经,以及三代之名讳,执笔代入金戈铁马、杀气四溢状态,开始誊写正卷。
为了贴合人设,他这回换了书法风格,棱刚锋锐,力透纸背,平虏策论顷刻写毕,通读一遍,差点被自己的满江红感动出热泪。
平虏策通篇充斥碧血丹心,一个心忧家国,恨不能生啖胡虏,愿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明好男儿形象,从字里行间呼啸欲出!
张昊第一个交卷,小黄门领着出宫。
他这会儿心情颇佳,请小太监吃奶糖,当然不是参糖,怕这货流鼻血。
出了承天门,小太监说:
“状元郎若要结伴,在金水桥等候即可。”
皇宫里真格没有傻子,你看人家嘴多甜,张昊笑着摇头,直接出宫。
裘花带人在大明门外等着,去街口坐上轿子,张昊小眉头略有不展。
他的策问,看似忠贞热血,实则中二满满,这是他的人设,毕竟卷子要存档。
而且殿试不会黜落考生,名次他也不在乎,静候三日后的传胪大典就是。
但是,今科要拣选庶吉士,如果躲不过这一关,之前所有的付出,有倾覆之危。
掌灯时分,皇城文华殿灯火通明。
受卷官将收上来的试卷交给弥封官,随后盖上官防大印送掌卷官,时间匆忙,墨卷不再眷录成朱卷,直接发送东阁。
翌日卯时,十八房读卷官起早入东阁阅卷,贡士们都是通过层层筛检选拔,真实水平不会差太远,读卷官并不会对每张卷子评头论足。
大佬们一天都在东阁圈圈叉叉,把几百份卷子粗略浏览了一遍,分为两等。
上等为二甲,次为三甲,一甲就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甲第次序是皇帝圈定,卷子却是内阁选呈,一般三鼎甲就是会试前十中人。
三月十七日,寅末卯初,朱道长按例去丹房打坐练功。
“皇上,辰时了。”
守在丹房的司礼监掌印黄锦掐着点,去内室门口提醒主子。
纱幔那边传来了一记清脆的铜磬声。
黄锦退下,内侍得了授意,赶紧准备乘舆。
丹房内,朱道长缓缓吐气,升清降浊,接着抹双柳、梳六阳、摩肾腧、点涌泉,此为退火。
丹药很给力,他有些贪吃,难免火气大了些,是以水火既济的功夫做得很足。
吃罢早点,嘉靖来到文华殿,见严嵩扶着儿子要行礼,挥手免了,诸位大佬都跟着沾光。
黄锦把茶水端上来,转身眨眨眼,读卷官员看一眼严阁老,随即按照大伙商量的来,取了一份上佳的卷子,行礼后读给皇上听。
朗读完毕,黄锦接卷放至御案。
嘉靖睁开眼,一语不发望下来,大伙心会,随即换个读卷官接着读。
主持殿试的官员都是读卷官,大伙轮流来,其实费不了多少口水。
严阁老见预定的三甲读完,皇上依旧不发话,心下惴惴,望向黄锦。
黄锦扭头看皇上。
嘉靖眉头微皱,眼光扫过御案卷子上的籍贯,落在下面一众臣子的脸上。
“皇上。”
黄锦侧身小声问了一句,见皇上眼神缥缈,转身道:
“拿上来吧。”
殿上众官心里有数了,皇上不满意,三鼎甲还得另选,随即行礼退出文华殿,回东阁等着皇上钦定三鼎甲,再领回试卷填榜。
嘉靖看完前十名卷子,依旧难以定夺三甲,在剩余卷子下方抽了一张,看得哈哈大笑。
“今科贡士有意思,黄伴,你看这个大才子说些什么,他要朕去北边放火,鞑子逐草而生,无草安得衣食,亏他想得出来。”
黄锦双手接过卷子去看,笑道:
“书呆子不辨麦苗韭菜也是难免,这份卷子被放在最末,可见诸位先生还是用心的。”
嘉靖哼了一声,又抽了几份卷子浏览,随即便没了阅卷心思,端茶喝一口,望向殿外天光。
“今儿个天气不错。”
黄锦怀抱拂尘,弯着腰说:
“今春比去年回暖快些,奴婢听司天监周监正说,可能不会倒春寒了,对庄稼有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