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江上不太平”五个字,像淬了冰的针,扎在柳七娘的心头。结合赵祯密信中关于魏王幕僚与江南商会接触的消息,一个可怕的联想几乎瞬间成型——对方在陆地上的金融狙击未能将她彻底击垮,如今又将黑手伸向了维系她生命线的水路运输!那些陌生的快船,恐怕来者不善!
“知道了,回去告诉刘老大,粮食运输暂且放缓,以稳妥为上。让他多派些机灵的兄弟,盯紧江面上的动静,尤其是那些陌生快船的动向,但切记不要打草惊蛇。”柳七娘迅速吩咐道,语气凝重。陆上的危机尚未解除,水上的威胁又接踵而至,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感。
送走报信人,柳七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当务之急,仍是解决几乎要压垮她的资金危机。民间的“救急债”只是杯水车薪,变卖核心资产无异于饮鸩止渴,而江南商会的“好意”更是裹着蜜糖的砒霜。必须另辟蹊径!
她再次将自己关在书房,对着密密麻麻的账册和产业清单,苦思破局之道。目光扫过那些因挤兑而几乎被搬空的银铺记录,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脑海。
(承)
这个念头如此惊人,以至于柳七娘自己都愣了片刻。但仔细推演下去,却发现这或许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汇聚巨额资金,且不依赖传统钱庄和变卖资产的方法!风险极大,但收益同样巨大!
她不再犹豫,立刻铺纸研墨,奋笔疾书,将这份堪称“金融奇谋”的计划详细写下,然后唤来绝对可靠的心腹,命其以最快速度秘密送入宫中,呈交皇帝赵祯。
紫宸殿内,赵祯正为江南商会与魏王可能勾结,以及“浪里蛟”传来的江上预警而心烦意乱。看到柳七娘这封密信,他先是愕然,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好!好一个‘柳氏银票’!好一个‘以信代金’!”赵祯忍不住拍案叫绝,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不愧是穿越者,这脑子就是活络!”
柳七娘的计划核心在于:利用她目前尚存的、基于民间信任的“柳氏商行”信誉,发行一种定额的、可以随时在她名下所有银铺、商号兑换现银,甚至可以直接用于支付的凭证——即“柳氏银票”!面额从一贯到一百贯不等。同时,以工坊区未来的产出和收益,以及她名下所有产业作为隐性担保,公开、大规模地向民间发行一种长期的、利息适中的“建设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工坊区建设。
这相当于将民间分散的储蓄和她自身的商业信誉,转化为可流通的信用货币和长期建设资金!一旦成功,不仅能瞬间解决眼前的挤兑和资金缺口,更能建立起一个独立于传统钱庄体系之外的、由她掌控的金融循环!
“妙啊!这简直就是古代的‘债券发行’加‘信用货币’!”赵祯兴奋地在殿内踱步。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为柳七娘解困的良方,更是对他试图推行的“印花税票”等新经济政策的有力补充和实验!若能成功,其意义远超一个工坊区!
“准!朕准了!”赵祯毫不犹豫,立刻提笔写下密旨,加盖私印,“着即成立‘皇家工坊建设基金会’,由柳七娘全权负责,朕以内帑出资五十万贯作为初始信用保证,支持其发行‘建设债券’与‘柳氏银票’!并明发上谕,昭告天下,凡持有‘柳氏银票’及‘建设债券’者,皆受皇家信誉庇护!”
他要以自己的皇权信用,为柳七娘这场金融冒险进行终极背书!
(转)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和皇信用背书,柳七娘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皇家工坊建设基金会”的牌子迅速挂出,章程细则张贴于汴京各处闹市。皇帝内帑出资担保的消息,如同最强的定心丸,瞬间击碎了所有的疑虑和恐慌。
原本在柳氏银铺前挤兑的长龙,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来咨询和购买“建设债券”以及兑换“柳氏银票”的人群!人们相信皇帝,更相信皇帝金口玉言担保下的收益。尤其是那些小额储蓄者,看到比存钱庄更高的利息和“皇家”二字,纷纷将钱财投入。
而“柳氏银票”凭借其便于携带、可在柳氏庞大商业网络内直接使用的便利性,也迅速被商贾和百姓接受,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流通起来。
资金,如同开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基金会”,工坊区建设的资金危机,竟然以这样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骤然缓解!柳七娘不仅稳住了阵脚,更借此机会,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金融雏形!
这场漂亮的金融反击战,让幕后操纵挤兑风潮的魏王集团和暗中窥伺的江南商会措手不及。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如此毫无保留地支持柳七娘,更没想到柳七娘能想出如此匪夷所思却又行之有效的破局之法。
(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