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的喧嚣与肃杀,随着“退朝”二字,如同潮水般骤然褪去。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沉默而迅速地退出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地震的殿堂,无人敢在此刻多作停留,多置一词。唯有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无形血腥气与权力更迭的余波,久久不散。
辛诚与沈青棠随着人流走出金銮殿,刺目的阳光洒落在身上,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反而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冤屈得雪,官复原职,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这原本应是值得狂喜的时刻,但两人心中却沉甸甸的,没有丝毫轻松。
“我们……这算是赢了吗?”沈青棠看着身旁脸色依旧苍白的辛诚,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茫然。王振、冯保倒台,赵无咎被夷族,诸多官员落马,场面堪称大获全胜。
辛诚望着宫道上匆匆离去的官员背影,目光深邃,缓缓摇头:“除去了几枚明面上的棋子,折断了几根触手而已。青棠,你可曾注意到,陛下处置了名单上许多官员,但对于某些位高权重、或与军中牵连甚深的名字,并未当场发作?还有,那真正的‘空心人’首领,至今仍隐藏在迷雾之后。”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陛下今日之举,看似雷霆万钧,实则……更像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清洗。他借我们之手,铲除了王振、冯保这些可能尾大不掉的内宦,敲打了一批不听话或潜在的威胁,稳固了他的权柄。至于‘空心人’……或许在他眼中,我们与‘空心人’的争斗,不过是另一盘需要他这位棋手来权衡掌控的棋局。”
沈青棠闻言,心中一凛。她回想起皇帝那深不见底、毫无波澜的眼神,以及那最终看似公允,实则带着一丝疲惫与漠然的“退朝”,顿时明白了辛诚的意思。他们拼死搏杀换来的“胜利”,在至高皇权面前,或许仅仅是一次有价值的“利用”。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绯袍、面容沉静的中年太监悄无声息地来到他们面前,微微躬身:“辛修撰,沈姑娘,陛下有旨,宣二位御书房觐见。”
御书房?!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同时一紧。金殿之上的公开褒奖已毕,此刻私下召见,所为何事?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跟随着那名太监,穿过重重宫禁,来到一处相对僻静的殿阁。这里不如金銮殿辉煌,却更显肃穆沉凝,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一种独特的、属于绝对权力的压抑感。
踏入御书房,只见永乐皇帝朱棣已换下朝服,穿着一身宽松的玄色常服,正背对着他们,站在一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负手而立。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为他挺拔而略显孤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暗金色的光边。
“臣辛诚(民女沈青棠),参见陛下。”两人依礼参拜。
朱棣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凛冽威压,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他挥了挥手,那名引路的太监便无声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御书房内,只剩下他们三人。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走到紫檀木书案后坐下,目光落在辛诚身上,“辛诚,你可知,朕为何单独召见你二人?”
辛诚心念电转,谨慎答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朱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上那本染血的名单,缓缓道:“这份名单,朕看过了。触目惊心啊。朕的江山,竟被蛀虫侵蚀至此等地步。”他语气平淡,但话语中的冷意,却让书房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王振、冯保,侍奉朕多年,竟也利令智昏,与赵无咎之辈沆瀣一气,实在令朕……失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辛诚和沈青棠,“你二人,能以白身,在重重围剿之下,寻得玉玺,取得此名单,更敢闯殿面圣,这份胆识、智谋与……运气,确非常人可比。”
这话似是褒奖,但辛诚却从中听出了更深层的意味。皇帝在评估他们的“价值”。
“陛下谬赞,臣等不过是凭着一腔孤勇,侥幸不死,实不敢当。”辛诚谦逊道。
“孤勇?侥幸?”朱棣嘴角微微一动,似笑非笑,“若仅是孤勇侥幸,你此刻早已是乱葬岗的一具枯骨,焉能站在朕的面前?”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探针,锁定辛诚:“告诉朕,你对这‘空心人’,了解多少?除了这份名单,除了已死的赵无咎,除了王振、冯保这些摆在明面上的棋子,你还知道什么?那个所谓的‘北冥归墟’计划,又是什么?”
终于来了!这才是皇帝真正关心的问题!他要知道潜在的、更深层次的威胁!
辛诚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不能再有任何隐瞒,但也需掌握分寸。他将自己与沈青棠一路追查所获,择其要害,清晰禀报:
从江南星图密文开始,到幽灵账簿的预言杀人,再到孝陵地宫发现的能量漩涡与北冥星算的关联,以及“空心人”通过掌控秘密、制造恐慌来操纵朝局的手段。他重点描述了“北冥归墟”可能涉及的窃取龙脉地气、颠覆国本的骇人目标,但也坦言,目前所知依旧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首领和计划全貌,依旧成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致诚请大家收藏:(m.20xs.org)致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