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风沙尚未来得及从衣袍褶皱中完全掸净,陈潇已踏入了大明北疆的重镇——天墉城。
此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城墙高厚,历经风雨战火,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它不仅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军事要塞,亦是南北商路的重要枢纽,城内汉、蒙、回等各族杂居,风气相较于内地更为彪悍开放。
陈潇的回返,并非大张旗鼓,但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早已注定无法悄然行事。人还未至,快马通报已先一步送达天墉城巡抚衙门。
现任天墉城巡抚名为赵世明,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打理得一丝不苟,眼神中透着久居官场的精明与谨慎。得知陈潇将至,他不敢怠慢,早早率领城内大小官员,在巡抚衙门内设下接风宴。
宴席算不上极尽奢华,却也体现了边塞之地所能拿出的最高规格。烤全羊香气四溢,马奶酒醇厚浓烈,席间还有颇具草原风情的歌舞表演。
“陈大人一路辛苦!”赵世明亲自举杯,满面笑容,“大人在草原设立互市榷场之事,下官已有耳闻。此乃利国利民之长远大计啊!以往边市时开时禁,纠纷不断,如今由朝廷主导,划定章程,公平交易,既可缓解边患,又能充实国库,惠及边民,实乃圣明之举,陈大人功不可没!”
陈潇端起酒杯,略一示意,浅尝辄止,神色平静:“赵巡抚过誉。潇不过尽人臣本分,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利罢了。榷场初立,诸多细节还需完善,日后亦需天墉城这边多加配合照应。”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世明连连点头,“陈大人所行诸政,无论是这边贸新策,还是之前听闻的改良农具、推广新作物,乃至整顿吏治,那一桩桩一件件,皆是目光深远,下官佩服之至。我天墉城若能得陈大人一二指点,必是百姓之福。”
席间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溢美之词不绝于耳。陈潇面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心中却如明镜一般。这些边地官员,长期处于权力边缘,对京中动向,尤其是他这等天子近臣的崛起,既想攀附,又心存忌惮。赵世明的热情背后,多少带着试探与观望。
酒过三巡,气氛稍显热络。赵世明挥退歌舞,似是不经意地提起一桩城中趣闻:“说起来,陈大人此番前来,或许还能为我天墉城解决一桩小小的烦恼。”
“哦?”陈潇放下银筷,露出愿闻其详的神色。
“近月以来,城内出了一桩奇事。”赵世明捋了捋胡须,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又觉好笑,“出了一男一女两个‘侠盗’,专挑那些为富不仁、盘剥过甚的当铺下手。手法高明,来去无踪,只劫银钱,不伤人命,得了钱财便散与城中贫苦百姓。如今,城内几家大当铺是人心惶惶,穷苦百姓却暗中称快,称他们为‘夜叉罗刹’呢,倒是替我们衙门省了些抚恤的开销,呵呵。”
他只当是闲谈趣事,并未太过重视。毕竟,被盗的当铺名声本就不好,官府乐得清闲。
然而,陈潇闻言,眼中却骤然闪过一道精光。
一男一女?侠盗?劫富济贫?
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瞬间触动了他脑海中某个来自“后世”记忆的弦。在他的认知里,符合这种形象组合,且能拥有如此高超身手、行踪诡秘的,很容易便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传说或武侠演义中留下浓墨重彩笔触的着名侠客。
是了!这绝非普通的盗贼。他们选择当铺,或是因其易得现钱,或是另有所图。其行为看似侠义,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目的?是否与草原王庭的纷争有关?亦或是……与那神秘的“北冥归墟”存在某种关联?毕竟,天墉城历史悠久,地处要冲,藏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极有可能。
若真是历史上留名的侠客,将其踪迹摸清,或可收为己用,或可提前防范,无论如何,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比他原本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王女的线索,似乎更值得投入精力。
心念电转间,陈潇已有了决断。他脸上适时的露出一丝颇感兴趣的表情,对赵世明道:“竟有此事?行事如此颇具古风,倒是有趣。赵巡抚,此二人能屡屡得手而不露行迹,想必非是寻常蟊贼。边城重地,治安攸关,岂容此等人物长久逍遥法外?若长久下去,恐生更大乱子,亦有损官府威严。”
赵世明一愣,没想到陈潇会对这等“小事”如此上心,忙道:“陈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二人着实狡猾,现场从不留明显痕迹,下官也曾派人查访,却一无所获……”
“无妨。”陈潇轻轻抬手,打断了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潇既适逢其会,便不能坐视。或许可借此案,看看这‘侠盗’究竟是何方神圣。赵巡抚,此案便交由潇来协助处理如何?我也正好借此机会,在天墉城多盘桓几日,深入了解此地民情风物。”
赵世明心中虽觉诧异,甚至隐隐觉得陈潇有些小题大做,但面上却是大喜过望:“陈大人愿意亲自出手,那是再好不过!有陈大人坐镇,此案必破!下官代表天墉城上下,多谢陈大人!”他连忙举杯敬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致诚请大家收藏:(m.20xs.org)致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