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反响渐起。有老儒感叹:“原来做官不是只会背书就行。”
半月后,婺州第一所官立义塾破土动工。工部派员监督建材采买,户部特派主事驻点稽核账目。林昭更下令,所有开支明细三日一报,张贴于市集告栏,任百姓查阅。
一日午后,徐怀之带回消息:“婺州百姓开始自发捐砖送木,说是‘自家孩子将来能上学,值得’。”
林昭正在批阅一份新报来的师资名单,闻言抬眼:“真有人愿去?”
“不止。”徐怀之递上一封信,“一名新科进士,家在京城,自愿赴钦州执教。他说——‘昔年贫不能学,今有机会,愿代山野子弟执鞭’。”
林昭久久不语,良久,提笔在信尾批道:“准。俸外加米二斗,冬赐棉袍一件。”
谢允傍晚来访,带来一桩新事:“孙维清昨日在崇古会讲学,痛斥‘官学乱制’,说此举将使‘庶民妄议朝政,社稷危矣’。”
林昭听罢,只问:“他门下可有人报名执教?”
“无。”
“那就让他继续说。”林昭合上文案,“等明年婺州头一批孩童能写家书时,他的道理就不攻自破了。”
夜深,值房只剩他一人。
烛火映着墙上悬挂的《天下州县兴学进度图》,三枚铜钉已钉入婺州、岳陵、钦州。其余之地,尚是一片空白。
他伸手抚过地图,指尖停在江南一处。
窗外,晨光初透。
喜欢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