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里,那个青色官服的人又展示了一组数据:过去十年的降雨预测准确率、不同季节的降水概率、甚至还有历史同期的降雨量对比。每一个数字都用清晰的字体标注,配合着动态的图表,让人一目了然。
这......这是仙人才有的本事啊!户部尚书戴胄颤声说道,能知未来之事,能算雨水多少,定是上天垂怜我大唐,降下的仙谕!
李世民没有说话,目光紧紧盯着画面里的长安降雨预报。他不是迷信之人,但若这预报真能应验,那对大唐的农桑、对百姓的生计,将是天大的福音。他想起去年关中涝灾,正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才导致数千亩良田被淹,若是那时有这......
传朕旨意。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令钦天监官员全程记录天幕所示内容,抄写十份,一份呈送御前,其余分送京兆府及周边州县。告诉农户们,明日卯时将有雨,让他们做好准备。
陛下,若是......若是不下雨呢?一个年轻的内侍小声问,立刻被旁边的总管瞪了回去。
李世民却没有动怒,只是望着那蓝色的光芒:若是不准,便是朕错信了;若是准了......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那便是天佑大唐。
***当天幕消失后,长安城里炸开了锅。
钦天监的官员们拿着抄录的,在街头巷尾大声宣读:明日卯时降雨,辰时转中雨,午时雨停!农户们半信半疑,但想到是陛下亲口传令,还是纷纷回家准备农具,打算趁雨前抢收一部分麦子。
西市的粮商们则开始囤积粮食,他们不信什么,觉得这又是老天爷捉弄人,等着雨后粮价上涨大赚一笔。只有几个经历过事件的百姓,笃定地说:天幕从不说谎,明天肯定下雨!
夜幕降临时,长安城的街道上还能看到忙碌的身影。农户们提着灯笼在田里收割,官吏们指挥民夫疏通排水沟,连寺庙里的僧人都出来诵经,祈祷这场仙谕之雨能如期而至。
李世民一夜未眠,几次让人去问钦天监,是否有降雨的迹象。得到的回复都是星象如常,未见雨兆,但他看着案上那份抄录的,心里竟生出一种莫名的笃定。
***第二天卯时,天刚蒙蒙亮。
李世民站在丹凤门的城楼上,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空气依然干燥,没有一丝风,更别说雨了。旁边的钦天监监正额头冒汗,膝盖都在打颤——再过一刻钟,卯时就要过了。
陛下,或许......或许是臣等抄录有误......监正颤声请罪。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紧盯着天空。就在这时,远处的终南山方向传来一阵雷声,隐约可见乌云正从山后翻涌而出,像被驱赶的羊群。
来了!城楼上的侍卫突然喊道。
第一滴雨落在丹凤门的铜环上,发出清脆的声。紧接着,雨滴越来越密,地打在琉璃瓦上,汇成水流顺着屋檐流下,像挂起了无数道水晶帘。
真的下雨了!城楼上爆发出欢呼。
卯时三刻,雨势果然增大,变成了哗啦啦的中雨,天地间一片朦胧。农户们在雨中欢呼雀跃,原本焦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粮商们则目瞪口呆,手里的算盘一声掉在地上。
辰时,雨势丝毫未减,长安城的街道上出现了浅浅的积水,但因为提前疏通了排水沟,并未造成拥堵。
午时整,雨声渐渐变小,乌云散去,阳光重新洒在湿漉漉的街道上,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看着雨后的长安城,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转身对身后的内侍说:传朕旨意,从今日起,钦天监每日卯时需观天幕所示,将降雨、刮风等事记录在册,通报全国!
陛下英明!随行的官员们齐声跪拜。
还有,李世民补充道,青色官服仙人(指气象主持人)立个牌位,供奉在钦天监,就叫司雨仙官
***诏令一下,长安城立刻掀起了观天热。
每天卯时,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会准时抬头望向天空,等待天幕发布当日的天气预报。钦天监的官员们拿着纸笔,一字不落地记录下预报内容,再刻成木牌,悬挂在东西两市的公告栏上。
起初还有人怀疑,但随着一次次精准的预测——寅时大风果然吹落了城西的老树,未时雷阵雨准时在午时三刻开始——百姓们彻底信服了,称天幕预报为,甚至有人在自家院里设了观天牌位,每日焚香祈祷。
最受益的当属农户们。根据天气预报,他们能精准安排播种、收割、晾晒,再也不用担心辛辛苦苦种一季,一场暴雨全白费。有农户算过,自从按照安排农活,今年的冬小麦收成比往年提高了足足三成!
长安城的粮价也稳定了许多。粮商们再也不敢囤积居奇,因为天幕会提前预告天气,丰收还是歉收一目了然,投机倒把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这天,天幕预报三日后有大雨,持续五日。李世民立刻下令:关中所有农户,必须在三日内完成夏收,官府派士兵协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