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禁军被派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们一起抢收麦子。从清晨到日暮,金色的麦浪里全是忙碌的身影,连老人和孩子都提着篮子捡拾麦穗。
三日后,当倾盆大雨如期而至时,关中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颗粒归仓。站在屋檐下看着滂沱大雨的农户们,纷纷对着天空叩拜:谢仙谕保佑!谢陛下恩典!
据户部统计,这次抢收让关中避免了至少十万石粮食的损失。消息传到洛阳、太原等大城市,各地纷纷效仿长安,设立观天处,每日记录天幕预报。
甚至连西域的商人都知道了大唐的司雨仙官,每次来长安贸易,都会特意询问未来几日的天气,以便安排行程。
李世民看着雨后的粮仓,对房玄龄感叹道:以前总说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咱们能知天吃饭了!这才是真正的贞观之治
房玄龄躬身答道:陛下,这不仅是仙谕之功,更是陛下重视农桑、顺应天意的结果。
李世民却摇摇头:不,这不是天意,是人力。你看那上的云图,条理分明,定是有迹可循。朕相信,总有一天,咱们大唐的工匠也能造出观天神器,不用再等仙谕,也能知风雨!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大唐的天空下,不仅有繁华的都市,有丰收的田野,还有一群探索自然奥秘的智者,用智慧对抗着不确定性,为百姓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
***许辰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手机屏幕上疯涨的信仰值,喝了一口刚泡好的茶。雨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检测到唐朝依天气预报安排农桑,信仰值+。】
【检测到粮食增产三成,信仰值+。】
【触发主线任务:气象预测启蒙。任务进度30%。】
【奖励:身体修复液(高级)x4,身体创伤愈合度提升至90%。】
屏幕上弹出的唐朝实况画面格外温馨:农户们根据预报晾晒粮食的场景、钦天监官员认真记录的模样、甚至还有孩童们指着天空学习辨认云型的画面......最让他感动的是,长安西市的公告栏旁,有人用陶土捏了个司雨仙官的小像,供着清水和麦穗,旁边还放着一本翻开的《农桑辑要》。
这大概就是科技的终极意义吧。许辰笑着放下茶杯。不是为了炫技,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安稳地生活,让辛劳的付出能有确定的回报。
手机推送了一条关于古代气象仪器的视频,画面里展示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僧一行的浑天仪,还有宋朝的雨量器。主持人说:其实古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我们只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了而已。
【检测到含古代科技传承内容,是否追加投射?】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界面上的蓝色光芒还未完全褪去。许辰仿佛能看到李世民正对着天幕若有所思,能看到大唐的工匠们开始研究云图的规律——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比任何信仰值都更有价值。
追加投射。他轻轻点头,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智慧从未被遗忘。
【内容追加中......已同步至盛唐长安天幕终端。】
手机屏幕的光芒变得柔和起来,像雨后初晴的天空。许辰知道,一场关于探索与传承的启蒙,正在贞观年间悄然展开。而他自己,也在这跨越时空的理解与共鸣中,感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圆满——技术会过时,工具会迭代,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永远不会改变。
远处的天空中,一架气象探测无人机缓缓飞过,机翼反射着阳光,像一只银色的鸟。许辰望着它消失在云层里,突然觉得,无论是唐朝的观云者,还是现代的气象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天空下的人们。这种跨越千年的接力,或许就是文明最动人的模样。
手机屏幕上,唐朝的信仰值还在缓慢增长。据说李世民已经下令让国子监的学生研究云图变化规律,甚至有人提出要仿制天幕里的。许辰关掉界面,拿起身边的《贞观政要》,指尖拂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字句,突然明白,真正的盛世,从来不只是丰衣足食,更是对规律的尊重,对民生的敬畏。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