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角子……”刘邦喃喃自语。他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说,春秋时就有冬天包角子吃的习俗,只是做法简单,用的是粗粮面,馅料也只有野菜。难道仙人在展示更精致的角子做法?
画面里的“仙人”(许辰)举着个捏歪的饺子说:“这叫饺子,也叫角子,冬至吃了不冻耳朵。你们看这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招财进宝,一家人围在一起包,还能团圆……”
“团圆……”刘邦心里一动。他的孩子们有的在封地,有的在身边,多久没像这样围坐在一起吃饭了?还有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萧何、曹参、樊哙……要是能像画面里那样,围着案子一起包角子,该多好。
当看到比赛结束后,所有人端着碗吃饺子,有说有笑的场面时,刘邦突然一拍案几:“樊哙呢?让他来!”
没多久,虎背熊腰的舞阳侯樊哙就闯进殿来,盔甲上还沾着雪:“陛下叫臣?是不是又有叛乱了?”他刚从军营回来,还以为出了急事。
刘邦指着天幕:“你看这东西,会做吗?”
樊哙盯着画面里的饺子看了半天,摸着络腮胡道:“不就是把肉包进面皮里煮吗?这有何难!臣在沛县时就做过,只是没这么多褶子。”
“那你赶紧去御膳房!”刘邦来了兴致,“用羊肉做馅,多放葱姜,照着仙人的样子做!朕要尝尝这‘元宝仙食’!”
“诺!”樊哙乐得领命。他本就爱吃,看这饺子就觉得好吃,正好趁机解馋。
萧何笑着说:“陛下,这仙食看着寓意极好,不如赐个名字?”
刘邦看着画面里那些元宝似的饺子,又想起“团圆”的说法,朗声道:“就叫‘元宝饺’!冬至这天,让宫里宫外都尝尝!”
***御膳房里,樊哙系着围裙,指挥着十几个厨子忙得团团转。
“面要和软点!”他吼道,自己则抡着大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张张圆面皮,动作比在战场上挥刀还利索。
御厨们从没见过这阵仗——侯爷亲自下厨不说,还要做这种从没见过的食物。负责调馅的厨子战战兢兢地问:“侯爷,这羊肉馅里放多少盐?”
“多放!咸点才香!”樊哙头也不抬,擀好的面皮在他手里翻飞,“再加点花椒面,去去膻味!”
刘邦和萧何站在门口看热闹。只见樊哙抓起一把馅料塞进面皮,三捏两捏就做成个歪歪扭扭的饺子,扔进沸水锅里溅起好大一片水花。
“你这捏的什么?像个歪脖子元宝!”刘邦笑骂道。
樊哙捞出个煮好的饺子,吹了吹就塞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好吃!比蒸饼好吃!陛下您尝尝!”
刘邦接过太监递来的玉碗,里面盛着六个白胖的饺子,还冒着热气。他学着画面里的样子,蘸了点醋(当时叫“酢”),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羊肉的鲜嫩、葱姜的辛辣、面皮的绵软混在一起,烫得舌尖发麻,却让人忍不住再咬一口。
“好!好!”刘邦连吃三个,额头都冒汗了,“比宫里的任何吃食都对味!”
萧何也尝了一个,点头道:“确实不错,冷热皆宜,还能随身携带,行军时带着也方便。”
樊哙在一旁补充:“还能换着花样做!猪肉馅、菜馅都行,甚至可以包甜的!”
刘邦看着碗里剩下的饺子,突然有了个主意:“传旨下去,明天冬至,让长安城里的面坊都学着做元宝饺。官府出面粉和肉,让百姓们都尝尝!”
他想起画面里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场景,心里那点思乡的愁绪突然淡了。或许这就是仙人的用意——让百姓们在寒冬里吃到热乎的食物,让家家户户都能团团圆圆,比什么赏赐都实在。
***第二天一早,长安城的每个里坊都热闹起来。
官府的人推着车送来面粉和羊肉,坊正们组织妇女们在空地上支起案子,学着天幕里的样子包饺子。刚开始大家还笨手笨脚,有的把馅放太多煮破了,有的捏不住褶子成了面片汤,但没人气馁,互相笑着指点,很快就越来越熟练。
住在尚冠里的张屠户家最热闹。他媳妇是出了名的巧手,很快就捏出一排排整齐的元宝饺,引得邻居们都来学。张屠户的小儿子拿着个面团玩,捏出个四不像的东西,被他娘笑着拍了下屁股:“跟你爹一样笨!”
巷口的老槐树底下,几个老兵坐着晒太阳,手里捧着粗瓷碗吃饺子。其中一个瘸腿的老兵边吃边抹眼泪:“想起当年在沛县,刘亭长请咱们吃狗肉,哪想得到今天能吃上这元宝饺……”
消息传到未央宫,刘邦正和大臣们在偏殿吃饺子。曹参提议:“陛下,这元宝饺又好吃又吉利,不如定为冬至的节令食物?每年这天都让百姓们吃,也算是陛下的恩典。”
刘邦点点头,目光透过窗棂看向长安城的方向。他仿佛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闻到那股混着肉香和面香的味道。这味道比龙涎香更让他安心,比任何歌功颂德的奏折都更让他觉得踏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