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朔风裹挟着星海的寒意,吹得城墙砖石上的秦篆符文幽幽发亮,宛若沉睡的巨龙即将苏醒。尹喜的魂火悬在陶杨面前,幽蓝光芒中沉淀着两千年的岁月沧桑。他开口时没有半分寒暄,字字落在关键处,每一个音节都带着历史的重量:陛下率大秦精锐直赴魔域裂缝,头半年讯息频传,皆是捷报。
他指尖凝聚出一缕灵魂微光,光芒里映出模糊的秦代篆书虚影,那些古老的文字好像还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战绩:
第一条消息:“蒙毅布设龙脉预警阵法,用豫州鼎探查魔物踪迹,百里范围内没有一个魔物能逃脱。”
第二条消息:“王翦斩杀了三名长生境魔将,收复了一座星光堡。”
第三条消息:“蒙恬用九鼎阵困住五万宫藏境的魔兵,正在净化它们。”
李斯丞相虽随陛下赴前线,临行前已布置周全。每有讯至,留守之人便刻玉简存骊山地宫,说是要留证后世。
陶杨静静伫立,通天九重的仙力不自觉地与墙砖共鸣,脑海中浮现出两千多年前,这群大秦脊梁在星海中征战的壮阔画面。虽未见实景,却因这简短的讯息而愈发清晰,仿佛能听见战鼓雷动,看见旌旗招展。
始皇历三十八年孟秋,讯息骤断。尹喜的魂火暗淡几分,语气沉凝如铁,先是蒙毅传回的玉简残缺,只剩魔主现吞星几字;后来,十日一讯变成半月一讯,最后一道是陛下燃魂传回的秘术,碎玉简拼出几句:魔域之主,无实体,吞星蚀气,九鼎将崩。传朕令毁通讯,朕将燃仙血封裂缝,勿让魔物寻至坤舆
陛下可有后续安排?陶杨恭声问道,语气中充满敬畏。
尹喜的魂火稍亮,仿佛被这个问题点燃了希望,陛下留话:朕若不归,固守函谷,派人引龙脉激活帝陵,长城自有拒手之力。此言,我等三十余留守者刻印魂中,守了两千年。陛下深谋远虑,早已布下重重后手,徐福东渡便是其中关键一环。
接下来讲述留守事宜,尹喜的声音满怀敬重,措辞一丝不苟:陛下离去后,依李斯丞相临行部署,末将守函谷,章邯将军守能量中转站,王离将军守龙脉道口——三处皆以青铜柱连接帝陵九鼎,乃长城根本。
始皇历四十九年春,残魔伪作坤舆修士袭中转站,领头的是悟道巅峰魔将。章邯将军身边仅三十通天修士,兵士数百。他引动青州鼎海脉之力,卷走大半魔兵,却被魔将穿透战甲噬断经脉。尹喜顿了顿,字字千钧:章邯将军言道臣守不住星堡,必守长城,咬舌喷血激活鼎片,嵌进烧断的青铜柱,燃魂补通道,最终化灰,魂魄融入柱中。那一战,三十通天修士无一生还,皆随章邯将军殉国。他们临终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声震星海,连魔物都为之一窒。
三年后,王离将军殉国。尹喜继续道,魂火微微颤动,仿佛在向逝去的同袍致意,他率三百锐士追残魔至遗弃之墟,遭遇长生不朽魔将,那魔物能操控空间,将我军分割数十股。王离将军乃长生三重,持兖州鼎碎片,高呼大秦锐士,宁死不屈,以魂体为引布锁魔阵,自爆元神重创魔将,三百人仅余二十六,携鼎片回。生还者皆经脉尽碎,凭一口不屈之气退回长城,将战况告知我等后,尽数兵解,魂融长城。他们临终遗言:告诉后人,我等未辱大秦威名
讲到此处,尹喜的魂火骤然亮起,不再悲戚,唯余灼灼希望:最终我等三十四人,将九鼎残片嵌入长城核心,行魂融长城之术。原以为支撑至传承者到来便会消散,却不料陛下早有后手——术法中暗藏龙脉共生禁制:若帝陵激活,九州龙脉滋养界域长城,我等残魂借龙脉之力,非但不散,反可发挥长生巅峰之力,永守此关。
陶杨心头一松——这才解释了残魂两千年不灭的缘由,也让多了层陛下深谋远虑的安心。他仿佛看见那位千古一帝站在时空的尽头,布下一局跨越两千年的棋。
陛下之布局,远不止于此。尹喜的魂火忽然更加明亮,陛下离去前,曾密令七十二名方士,各带一支精锐,潜入星海各处秘境。他们的任务是在各地建立前哨,监视魔物动向,同时培育适应星海环境的新一代修士。这些前哨每隔百年便会向长城发送一次密讯,直到百年前才完全断绝。
陶杨震撼不已:这意味着...
意味着陛下早在两千年前,就为今日之战做好了准备。尹喜的语气中充满自豪,那些前哨站的后人,或许还在某处星空坚守着。陛下曾言:朕不仅要守今日之坤舆,更要为万世开太平
现下说正事。尹喜魂火跃动,将陶杨从思绪中拉回,陶杨,你既达通天九重,正当激活帝陵。步骤陛下刻于玉简,末将一一为你道来。他从魂火中化出三枚玉简,分别刻着、、。帝陵简,三步,错不得。
他指向第一枚,语气肃穆:第一步,往函谷地下三层龙脉传送阵——此阵乃李斯丞相按陛下图纸所建,你以冀州鼎为钥。嵌鼎入阵中凹槽,注通天之力,阵亮金符,直传骊山地宫副枢,无禁制阻隔,陛下早有谕令不得阻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证道长生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证道长生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