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之争的尘埃勉强落定,皇极殿内陷入了一种异样的沉寂。高踞宝座的年轻皇帝微微垂着眼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上冰冷的螭首,似乎还未从方才那场看似妥协、实则憋闷的交锋中完全回过神来。那略显苍白和疲惫的侧脸,在冕旒的阴影下,透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丹陛之下的文武百官,更是噤若寒蝉。谁都能感觉到龙椅上那位少年天子此刻心情定然不佳。新帝登基第一次常朝,先是在年号上展露了不容置疑的乾纲独断,紧接着便在关乎先帝声誉和儒家礼法的谥号问题上,被整个文官体系隐隐地“劝谏”了回来。这其中的微妙,足以让任何还想出头奏事的大臣掂量再三,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了皇帝的霉头,成了那杀鸡儆猴的“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观望气息,连彼此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这短暂的冷场,持续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朱由检终于从失神中挣脱出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将胸腔里那股郁结之气压下。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溺于这种情绪中,朝会还必须继续。他抬起眼,目光恢复了平静,扫过下方鸦雀无声的群臣,用尽量平稳的语调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诸卿,可还有本奏?”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短暂的停顿后,工部营缮清吏司的一名郎中,像是终于等到了机会,有些忐忑地手持笏板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启奏陛下,先帝陵寝(德陵)工程,现已勘定地址,图纸亦已完备,然……然工程浩大,亟需银两采办木石、支付匠役工食。经臣等初步核算,首期需拨付工料银至少……至少二百万两,方可启动,后续款项还需视工程进度另行请拨。恳请陛下敕旨,命户部即速调拨银两,以免延误陵工,有亏孝道。”他说得小心翼翼,尤其是报出“二百万两”这个数字时,声音都微微发颤。
“二百万两……”朱由检轻声重复了一遍,眉头瞬间锁紧。他虽然知道修皇陵是笔巨大的开销,但听到这个数字,心头还是猛地一沉。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户部尚书的行列。
现任户部尚书是黄运泰。此人资历颇老,在天启年间便已位列九卿。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便是在朱由检还是信王时,与其府邸有过不少往来,关系算得上融洽。也正因这层关系,加上他善于钻营,与魏忠贤一派也维持着不错的关系,才能在阉党势大时稳坐户部堂官之位,算是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官场老手。
听到工部讨要巨款,黄运泰脸上立刻露出了苦色,他硬着头皮,快步出列,几乎是带着哭腔奏道:“陛下!臣……臣户部尚书黄运泰有言!”
他先是对着御座深深一揖,然后转向那工部郎中,语气激动:“二百万两?!你这是要刨了国库的根吗!陛下,万万不可啊!非是臣户部推诿,实乃是……实乃是国库空虚,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这许多银两!”
朱由检心知肚明国库不会宽裕,但具体情形如何,他这刚登基的皇帝也并不完全清楚。他沉声问道:“黄卿,国库现存银几何?为何如此拮据?”
黄运泰连忙回奏,声音带着十足的委屈与无奈:“回陛下,臣昨日才命人彻查太仓库(国库),现存银……现存银仅二十万两有余!”
“二十万两?!”朱由检即便有所准备,听到这个数字,也不禁失声重复,声音陡然拔高。这与他想象中的“国库”相差何止千里!偌大一个帝国,国库存银竟然只有区区二十万两?这别说修陵寝,就是应付一场稍大点的突发灾害或者边境冲突,都远远不够!
殿内也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窃窃私语。虽然大家都知道朝廷没钱,但穷到这个地步,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为何只剩这些?!”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皇兄在位时,辽饷、剿饷加派不断,各地税银难道都凭空消失了不成?”
黄运泰额角见汗,他知道这是关键,必须把户部的“责任”撇清,同时也不能过于触动阉党的敏感神经。他斟酌着词句,禀奏道:“陛下明鉴!国库空虚,其来有自,绝非臣等管理不力之过。其一,近年来辽东战事连绵,关宁锦防线岁费粮饷数百万计,虽有加派,亦如杯水车薪;其二,西南黔地(指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叛乱)战事未息,调兵遣将,耗费亦巨;其三,去岁北直隶、山东等地蝗旱相继,陛下登基前,朝廷已下令蠲免灾区钱粮,并拨付部分赈济,此乃仁政,然亦影响岁入;其四,各地税银解送入京,路途遥远,损耗、拖延在所难免,更有……更有地方积欠……”
他列举的这几条,诸如辽饷、西南用兵、灾荒减免、运输损耗等,都是客观存在、无法指摘的理由,巧妙地避开了魏忠贤及其党羽贪墨、浪费、中饱私囊等更为核心和敏感的问题。他将户部的困境,归结于“客观困难”和“前朝既定政策”,把自己和现任户部班子塑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可怜角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