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的风还带着初冬的寒意,易军护送女子返乡的消息,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宋境的土地上悄然传开——从颍州的村镇到寿州的县城,从淮河沿岸的渡口到荆襄边境的山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一支抗金的队伍,正千里迢迢把被金人掳走的女子,一个个送回她们的家乡。这份乱世中的善举,不仅暖了百姓的心,也让那些藏在暗处的“帮手”,渐渐露出了身影。
在亳州通往宿州的官道上,士兵李三正领着十名女子赶路。前几日刚遭遇过一小股散匪,干粮和水都所剩无几,他正愁着怎么撑到下一个村镇,却在路过一片树林时,发现路边的石头上放着两个鼓鼓的布袋,旁边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潦草的字迹:“易军兄弟,知晓你们护民辛苦,这点粮食和水,聊表心意,莫寻我们。”
李三打开布袋,里面是磨好的杂粮粉和几坛清水,还有一小包盐巴。他心里一暖,知道这定是附近的土匪送来的——此前他听说,这一带常有一股“不抢百姓、专劫恶匪”的绿林好汉,却没想到他们会主动帮易军。“多谢好汉!”李三朝着树林深处抱了抱拳,虽然没见到人,却能感受到这份暗地的善意。女子们看着布袋里的粮食,原本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她们知道,这条路虽然难走,却有人在偷偷帮着她们。
而在寿州的县衙里,县令周衡正对着一张“路引”发愁。他是淮河沿线少有的清官,早就听闻易军抗金护民的事迹,也想帮着做点什么,却怕被朝廷安上“通敌”的罪名。昨日,易军士兵王二带着三名女子来县衙,想办一张通往庐州的路引——那三名女子的家人都在庐州避难,没有路引,根本过不了沿途的关卡。
周衡犹豫了半响,最终咬了咬牙,让手下拿来空白路引,提笔在上面写下“县衙救助流民,准予通行”,却故意没提“易军”二字。他把路引递给王二时,声音压得极低:“这路引你收好,过卡时只说是县衙安排的,别多嘴。往后若是还有易军兄弟来,只要不声张,我都帮你们办。”
王二接过路引,心中满是感激:“多谢周大人!您的恩情,我们记在心里!”周衡摆了摆手,催促道:“快走吧,别在县城多待,免得被人看见。”看着王二带着女子们离去的背影,周衡轻轻叹了口气——他虽不敢公开支持易军,却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些苦命的女子,为这支有担当的队伍,多铺一条路。
在荆襄边境的山道上,情况则更复杂些。这里盘踞着一股军阀,首领姓赵,名叫赵山,原本是北宋的禁军将领,金人南下后,他带着残部占山为王,却从不劫掠百姓,还时常帮着附近的村民抵御散匪。得知易军护送女子要经过自己的地盘,赵山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趁机索要好处,反而派了十名手下,伪装成“赶路的商人”,悄悄跟在易军队伍后面。
有一次,易军队伍遭遇了董烈派来的伏兵——那些人穿着金人盔甲,拿着弯刀,一上来就朝着女子们扑去。就在这危急时刻,赵山的手下突然冲了出来,与伏兵厮杀在一起。“你们快走!这里我们来挡着!”赵山的手下大喊着,手里的长枪精准地刺穿了一名伏兵的胸膛。易军士兵趁机带着女子们撤退,等他们安全后回头望去,只见赵山的手下已经打退了伏兵,正朝着他们的方向挥手,示意他们赶紧离开。
易军士兵知道,赵山是在冒着风险帮他们——董烈在荆襄势力庞大,一旦发现赵山帮了易军,定会派兵来报复。可赵山却不在乎这些,他对身边的手下说:“易军是在做正事,是在救咱们大宋的百姓。咱们虽然是军阀,却不能忘了自己是宋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样的事情,在宋境的土地上不断上演。有的善良土匪会提前在易军的路线上标记“有埋伏”的暗号;有的南宋官员会偷偷给易军提供“金人细作的动向”;有的小军阀会帮着易军护送女子通过危险的关卡。他们或许身份不同,或许动机各异,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易军的“送民归乡”之路,添上一份助力。
消息传回淮西根据地,易枫正坐在书房里看着地图。当张奈何把这些“暗地帮忙”的事情告诉他时,易枫的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乱世之中,终究还是有明白人的。”他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欣慰,“这些人的帮忙,不仅能让咱们的送民之路更顺畅,也能让更多的百姓知道,抗金不是咱们易军一家的事,是所有大宋人的事。”
他抬头看向窗外,根据地的营地里,士兵们正在加紧操练,工匠们在忙着加固营墙,女子们在后勤队里缝补衣物。易枫知道,有了这些暗地的帮手,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易军将士的努力,他们定能早日打跑金人,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安稳回家,让这乱世,早日迎来太平。
第四日的晨光尚未穿透荆襄边境的浓雾,林萧便带着十二名中原女子踏上了通往荆州的官道。路面被昨夜的冷雨浸得泥泞,女子们穿着易军分发的粗布棉衣,紧紧跟在士兵身后,目光里满是对家乡的期盼——她们中有人的家人就在荆州城内,有人则要从这里转道前往江南,谁也没料到,一场致命的伏击正藏在前方的竹林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