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渡口的风裹着河水的凉意,拂过临时营寨里此起彼伏的低叹。刚从金国归来的三万八千同胞,正挤在简陋的棚屋下,有人捧着热粥的手还在发颤,有人对着粗糙的麦饼落泪——这是他们数年来第一次吃到没有馊味的食物。易枫站在营寨最高处的土坡上,望着这满目疮痍却又透着生机的景象,转身对身后的朱伯材沉声道:“岳父,劳烦您动笔,给临安递封急信。”
朱伯材刚从医帐出来,袖口还沾着草药的碎屑,闻言立刻从随行行囊里翻出纸笔,墨锭在砚台里快速研磨,黑墨晕开时,他抬头看向易枫:“信里需写明何事?”“就说我已用金国的完颜宗弼、完颜宗翰二贼,从会宁府换回三万八千同胞。”易枫的声音带着刚经历过谈判的沙哑,却字字清晰,“这里面有北宋宗室、辽国遗民,更有数百被掳的大宋百姓。如今营中要清点人数、分发粮草、诊治伤病,人手缺口极大,恳请朝廷派臣前来相助。”
朱伯材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笔尖悬在纸上:“你想让哪些人来?”
“李纲大人善理民政,能厘清安置的头绪;岳飞将军治军严明,可带麾下将士守营防金国反扑;宗泽大人仁厚,安抚百姓最是合适;韩世忠将军骁勇,能应对突发状况。”易枫报出名字时,目光扫过营地里蜷缩的宗室女子,又补充道,“还有张浚、范宗尹、吕颐浩、朱胜非四位大人,或掌粮草,或擅协调,有他们在,安置才能周全。”
朱伯材将名字一一写下,忽然抬头皱起眉:“你就不怕临安那边不管?这三万八千俘虏里,大多是曾在金国受辱的宗室女,朝廷向来忌讳这个,说不定会推三阻四,甚至……不愿接纳。”
易枫的眼神骤然冷了下来,像结了冰的河面,语气里更是透着刺骨的杀意:“管不管,是他们的事;但我必须让他们知道后果。岳父,你在信里再加上一条——若南宋朝廷不愿管这些同胞的死活,我易枫,不介意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宋武帝刘裕。”
“刘裕”二字出口,朱伯材握着笔的手猛地一颤,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黑斑。他太清楚这两个字的分量——当年刘裕正是从北府军崛起,最终取代东晋建立刘宋,易枫这话,已是赤裸裸的威慑,是告诉临安:若朝廷弃百姓于不顾,他不介意取而代之。
“这……会不会太激进了?”朱伯材低声劝道,“毕竟还未到撕破脸的地步。”
“激进?”易枫冷笑一声,目光落在营地里一个抱着破布娃娃的小女孩身上,那孩子的母亲正是北宋宗室女,在金国被折磨得只剩半条命,“这些同胞在金国受辱时,临安可曾有过半分激进的营救?我用金国两大将换他们回来,不是让他们再被朝廷弃如敝履,更不是让他们死在‘自己人’手里。”他抬手按在腰间佩剑上,剑鞘冰凉的触感让他语气更沉,“加,必须加。我要让赵构和满朝文武都知道,这三万八千条命,我护定了;谁要动他们,先问过我手里的剑。”
朱伯材看着女婿眼底的决绝,终是不再劝说,低头在信末添上那行带着威慑的话,字迹因用力而微微发颤。写完后,他将信纸仔细折好,递给身边的亲兵:“快马送往临安,亲手交枢密院,若有人阻拦,就说这是易将军的死命令——耽误了同胞安置,谁也担不起罪责。”
亲兵接过信,翻身上马,马蹄声哒哒作响,朝着南方疾驰而去,扬起的尘土很快被风吹散。易枫望着亲兵远去的方向,又转头看向营寨——朱慎妃正帮着医官给受伤的老妇喂药,她的动作轻柔,眼底虽还有疲惫,却没了在五国城时的空洞。几个宗室女子围在一起,低声说着江南的旧事,声音里竟有了几分笑意。
“岳父,”易枫的语气稍缓,“咱们先把营里的事理顺。伤病的人优先诊治,宗室和百姓一视同仁,谁也不能搞特殊。另外,派些细心的将士盯着,别让有人因过往的屈辱想不开——他们能从金国活下来,就该好好活着。”
朱伯材点头:“我这就去安排医官扩建医帐,再让将士们多搭些棚屋,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受冻。”
风又吹过营寨,带着粥香与柴火的暖意。远处的河面上,易军的战船仍在巡逻,船帆在阳光下展开,像一面面守护的屏障。营地里,不知是谁起了头,唱起了江南的《采莲曲》,歌声虽轻,却像一缕暖阳,慢慢驱散了每个人心头的阴霾。易枫知道,这封信送到临安,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但他不后悔——为了这三万八千同胞,为了不让靖康之耻的悲剧重演,就算与临安撕破脸,他也认了。
五更的晨雾还没散,临安皇宫的早朝鼓便敲得人心发紧。赵构裹着厚重的龙袍坐在御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圭,直到内侍捧着一封火漆印斑驳的急信闯进来,低声道:“陛下,沧州……易枫派人送来的急件。”
“易枫?”赵构眉头猛地一拧,接过信时指节都泛了白。拆开信纸的瞬间,他的目光从“以完颜宗弼、完颜宗翰换回三万八千同胞”的字句上扫过,脸色刚缓了几分,又骤然沉了下去——当“若南宋朝廷不愿管,我易枫不介意成为第二个宋武帝刘裕”这行字撞进眼里,他猛地将信纸摔在御案上,青瓷笔洗都震得跳了跳:“反了!他易枫不过是个割据沧州的势力,竟敢用刘裕自比!念!把这封信给百官念念,让他们看看这‘土皇帝’的狂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