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书馆的秋阳格外柔和,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清照坐在临窗的案几旁,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典籍,指尖轻轻拂过纸页,鼻尖萦绕着淡淡的墨香与纸张的陈旧气息。自半年前来到翡翠城,这里便成了她最常流连的地方,馆中收藏的海量典籍,既有失散多年的文脉瑰宝,也有许多她从未见过的孤本秘录,让她沉浸其中,暂且忘却了乱世的颠沛。
她已将自己失散的作品细细整理完毕,那些染着易军战士鲜血的手稿,被她小心翼翼地修补、誊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过往的伤痛与如今的慰藉。今日,她不想再触碰那些浸满个人悲欢的篇章,转而在书架深处寻觅,想要看看翡翠城究竟还收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史料。
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一本封面无任何题字、仅用粗麻线装订的册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册子看起来极为厚重,纸页粗糙,显然是仓促装订而成,却被妥善地放在防潮的桐木盒中,可见其珍贵。李清照心中一动,将册子取出,放在案几上缓缓翻开。
开篇的字迹苍劲有力,带着几分仓促的笔锋,第一行“宋廷秘录·海上之盟始末”便让她瞳孔微缩。海上之盟,她曾有所耳闻,当年朝野上下皆传此举是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其中细节,却从未有官方详载,如今竟能在这翡翠城的书馆中见到专门的记载,让她不由得屏息细读。
册中详细记录了政和五年,宋廷派遣使者从登州渡海,与金国秘密结盟的全过程。文中直言,宋廷此举本是想借金国之力夹击辽国,却在结盟过程中,因急于求成,将北宋的军事实力、府库虚实乃至边防部署和盘托出。使者为讨好金人,夸大其词吹嘘宋军战力,却在后续共同伐辽时,数十万宋军面对辽国残兵竟屡战屡败,最终不得不请金军出兵相助,才勉强拿下燕京。
“愚蠢!短视!”李清照低声斥道,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深知,国之虚实,岂能轻易示人?宋廷这般急功近利,无疑是将刀柄递到了金人手中。册中写道,金军目睹宋军的孱弱与混乱后,已然心生觊觎,辽亡之日,便是金人南侵之始,只是当时的宋徽宗仍沉浸在“收复燕云”的虚妄功绩中,对潜在的危机视而不见。
她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继续翻阅。册中记载,宣和七年,金军果然以宋廷收留辽将张觉为由,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侵。铁骑一路势如破竹,短短数月便逼近开封。宋徽宗得知消息后,竟无半分御敌之策,反而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下诏书禅位于太子赵桓,自己则带着亲信仓皇逃往江南,将满目疮痍的江山与危在旦夕的都城,硬生生丢给了毫无准备的儿子。
“国君避祸,弃百姓于不顾,何其懦弱!”李清照气得胸口发闷,端起桌上的清茶抿了一口,却依旧难以平复心绪。她想起当年逃亡途中,所见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的惨状,心中对这位弃国而逃的徽宗皇帝更添几分鄙夷。
册中接下来的记载,让她暂时松了口气。赵桓即位后,本也想效仿父亲南逃,却被大臣李纲拦下。李纲力陈“京城乃天下之根本,根本动摇则国危”,硬是说服赵桓留守开封,并亲自督战,整顿军备,安抚民心。在李纲的带领下,开封军民同仇敌忾,凭借城池坚守,数次打退金军的猛攻。
“李伯纪(李纲字)果然是社稷之臣!”李清照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与李纲虽无深交,却久闻其刚正不阿、智勇双全,如今见秘录中详述其守城之功,心中对这位忠臣更添敬意。册中写道,当时金军远道而来,补给线漫长,久攻开封不下,士气日渐低落,内部已在商议退兵之事,只要宋军坚守待援,再联合勤王之师,便能将金人彻底赶出中原。
可就在这胜负未定的关键时刻,赵桓的所作所为,却让李清照如遭雷击,浑身冰凉。
册中详细记录,赵桓自始至终都被金人吓破了胆,根本无心恋战。得知金人有退兵之意后,他不仅没有抓住机会乘胜追击,反而主动派遣使者前往金营议和,只求金人能尽快退兵。为表“诚意”,他答应了金人提出的所有苛刻条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赔偿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还要以亲王、宰相为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
“疯了!简直是疯了!”李清照猛地拍案而起,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她万万没有想到,明明占据优势,赵桓却如此卑躬屈膝,割让的三镇皆是北方重镇,乃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而巨额的赔款,更是让本就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最终只会转嫁到百姓身上,让中原黎民陷入更深的苦难。册中写道,金人本已无心再战,见宋廷如此软弱可欺,欣然接受议和条件,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从容退兵,临走前还大肆劫掠了开封城外的州县。
李清照气得浑身发抖,指尖死死攥着纸页,几乎要将其撕裂。她想起当年在青州,丈夫赵明诚为守护金石文物殚精竭虑,而朝堂之上,竟是这般昏聩无能之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让无数百姓为他们的懦弱付出惨痛代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