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黄河,水量虽不及盛夏汹涌,却依旧是浊浪翻滚,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黄土,如同一条桀骜的黄龙,奔腾东去。
近处两岸的草木大多已凋零。
远山之上,许多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渐渐冰寒的秋风中颤抖。
越是临近渡口,便越是荒芜。
和后世人造的景观,修建的园林不同,在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环保意识。渡口之处的荒芜,一是战争所需,另外一个原因么,即便是没战争,来来往往的民众长年累月顺手薅一把……
清晨,陕津渡口的曹军哨塔上,值夜的兵卒揉了揉困倦的双眼,摇晃了一下脑袋,强打起精神来,随即惊愕地发现,在大河之北,不知道何时腾起了遮天蔽日的烟尘!
『铛!铛铛铛!』差点吓出尿来的值夜曹军疯狂敲响了铜锣。
『骠骑军!骠骑军来了!』
急促的警讯立刻传遍了曹军营地。
中军帐内的荀彧闻报,即刻起身,都来不及披甲,只着一袭深色常服,便在亲兵护卫下登上了津口旁最高的了望台。
秋日的晨光穿透薄雾,映照在浑浊的河面上,也照亮了对岸的情景。
只见数以千计的骠骑军兵卒和民夫,正喊着整齐的号子,将一根根粗大的原木和成捆的竹材运往北岸的渡口水边。
工匠模样的的人指挥着,一些人开始下水固定木桩,一些人则在岸边组装桥体构件,一条粗糙但结构清晰的浮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黄河中央延伸。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号子声、水流声混杂在一起,隔着宽阔的河面隐隐传来。
『这是……浮桥!』荀彧身侧的副将倒吸一口肉夹馍,『贼军竟欲强渡!』
荀彧目光沉静,紧紧盯着对岸的工程进度,心中飞速盘算。
对岸的骠骑军车辆不少,携带的木料也是不少,这叮叮当当的,要是曹军任其施展,想必一两天,最多三天时间,就能搭建出浮桥雏形来,再用两三天架设木板……
荀彧皱起眉头。
但是……
曹军怎么可能干看着不动手?
荀彧想不通。
骠骑军不可能没有发现此地有曹军,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有骠骑军消息的时候,盼着能有消息,但是真当见到了骠骑军来了,又是头疼不已。
骠骑军选择在陕津架设浮桥,是看中了此处河道相对平缓,还是另有图谋?
是试探性的进攻,还是总攻的前奏?
陕津出现了骠骑军,那么小平津以及孟津会不会也有骠骑军?
陕津偏西,靠近潼关,严格算起来是弘农郡的渡口,而小平津以及孟津两个渡口则是雒阳的北大门。
从雒阳城往北,就是北邙山,最高峰就是首阳山。
嗯,很多地方都叫首阳山,而且北邙山脉也并不高,好像是大自然为了让大河不至于乱跑,随意堆砌起来的拦水坝一般。
大河在北邙山以北,有两个冲积河滩,相对比较容易渡过,便是小平津以及孟津。一般来说,从河洛往北进入河内郡,是以孟津为主,小平津在孟津以西,需要绕道。
当年董卓就是绕道小平津袭击了河内军……
『来人!速速向小平津发信号!询问情况!』
荀彧下达了指令。
托骠骑军的福……
好吧,向骠骑军学习,荀彧也掌握了不少新姿势,尤其是这种远距离的传信。
原先大汉之中,除了几百里快马之外,也就只有狼烟了。
后来斐潜引进了镜光,旗帜,号角,铜哨等远近传递信息的手段,荀彧和骠骑军作战时间长了,多少也学到了一些。
比如现在,就是白天用旗帜,晚上用篝火。在视线清晰的情况下,通过接力的方式,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消息的反馈。
河对面的骠骑兵卒工匠民夫叮叮当当,荀彧则是站在望台上忐忐忑忑。
一直等到了小平津之处的回报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后,荀彧才算是放下一半的心来……
『传令炮车准备,』荀彧表面上,声音还是比较平稳的,『瞄准其桥头与延伸之处,待其深入河道,立足未稳,即刻发炮击之!务求一击毁其工事,挫其锐气!』
『唯!』兵卒大声应答。
曹军原本携带的投石车,现在分散到了各个地方,也就比不上之前在伊阙关的气势了,但是用来对付浮桥这种固定大型目标,还是不错的。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曹军预设的投石车阵地上,操作投石车的士卒们紧张地调整着炮梢的配重和射角。
石弹也被拖拽着,搬运到位,气氛瞬间紧绷起来。
对岸的骠骑军似乎并未察觉,或者说并不在意曹军的准备,依旧埋头苦干。
浮桥如同一条贪婪的蜈蚣,向水里伸出一只只的长脚,然后缓缓向河心爬行……
当桥体延伸了约三分之一,即将进入主流区域,在水流冲击下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晃动时,荀彧眼中精光一闪,断然挥手:『发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诡三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诡三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