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官船在南京码头上缓缓靠岸。
晨雾中的金陵城,朱雀桥畔,乌衣巷口,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繁华交织在一起。
码头上早已列队等候的应天巡抚衙门属官们,见到船头“钦命应天巡抚”的旗号,齐刷刷躬身行礼。
“卑职等恭迎抚台大人!”
声音整齐划一,在这秦淮河畔回荡。
苏宁稳步下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站在最前面的是个年约五旬的老者,身着从三品官服,面带微笑,却难掩眼中的复杂神色。
“下官现任应天巡抚刘文正,恭候苏大人多时了。”老者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苏宁连忙还礼:“刘大人客气了。晚辈初来乍到,还望刘大人多多指教。”
“苏大人客气了。”
两人寒暄间,属官们已备好轿马。
按照规制,新任巡抚需先在城外接印,而后方可入城。
仪仗在前开道,锣声清脆,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新任抚台到了!”“听说这位苏大人,在京城可是个铁面人物。”
“清账司出来的,怕是要在江南掀起风浪了。”
窃窃私语声随风飘来,苏宁端坐轿中,面色平静。
接印仪式在城南的接官亭举行。
亭前早已设好香案,案上供奉着巡抚大印和令箭。
刘文正郑重取出印信,双手奉上:
“苏大人,此乃应天巡抚关防大印,节制南直隶十府四州,兼理粮饷、提督军务,今日交付于你。”
苏宁肃容跪接:“臣苏宁,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皇恩。”
印信入手沉甸甸的,上面雕刻的麒麟纹路清晰可辨。
这一刻起,他正式成为了执掌江南半壁的封疆大吏。
仪式完毕,二人并轿入城。
刘文正邀苏宁同乘一轿,这是历任巡抚交接的惯例。
轿内空间宽敞,两人对坐。
刘文正掀帘指着窗外:“苏大人请看,这便是南京城最繁华的秦淮河一带。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可谓江南精华所在。”
苏宁顺着望去,但见画舫如织,商铺林立,确实一派繁华景象。
“刘大人治理有方,江南富庶,名不虚传。”刘文正却轻轻摇头:“繁华背后,隐忧不少。苏大人是明白人,老夫也就不绕弯子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巡抚衙门的机密册,记载着各府县的真实情况,与上报朝廷的奏折,颇有出入。”
苏宁接过册子,随手翻开几页,眉头微蹙。
“苏州府去岁实收商税三十万两,上报二十万两;松江府盐税实收四十万两,上报二十五万两……这些数字,刘大人为何不据实奏报?”
刘文正苦笑:“苏大人年轻气盛,有所不知。江南赋税,历来都要留些余地。若是全部如实上缴,来年朝廷必然加征,百姓何以承受?再者……”
他顿了顿,“朝中各位大人那里,也要有所打点。”
这话说得含蓄,苏宁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江南财赋,牵动着朝中多少人的利益。
到了巡抚衙门,刘文正亲自引着苏宁熟悉政务。
衙门坐落在南京城中心,占地广阔,三进三出,处处彰显着封疆大吏的威严。
在后堂书房,刘文正指着满架文书道:“这些是近年来的卷宗,苏大人有空可细细翻阅。不过……”
他转身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本更厚的册子,“这一本,才是真正要紧的。”
苏宁接过翻开,里面详细记载着江南各大世家、盐商、钱庄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还有朝中各位大佬在江南的产业。
“这是老夫在任五年,暗中查访所得。”刘文正神色凝重,“苏大人,江南这潭水,比你想的要深得多。就拿盐政来说,表面上由朝廷专卖,实则大半利润都流入了私囊。那些盐商背后,站着的可都是朝中要员。”
苏宁沉吟片刻:“刘大人将这些机密相告,就不怕得罪人吗?”
刘文正朗声一笑:“老夫已经致仕,明日就要返乡。这些年来,明哲保身的事做得太多,临走前,总该做件对得起良心的事。”
他直视苏宁,“苏大人,你在清账司的作为,老夫早有耳闻。江南需要你这样的干才,只望你好自为之。”
次日,交接进入实质阶段。
刘文正召集衙门各房主事,一一向苏宁介绍。
“这位是刑房主事赵文华,掌管司法刑名。”
“这位是户房主事钱益明,负责钱粮赋税。”
“这位是兵房主事孙武,管理军务防务……”
每位主事上前见礼时,苏宁都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举止。
有人目光坦诚,有人眼神闪烁,还有人面带谄媚。
这巡抚衙门,果然是个小朝廷。
交接钱粮时,户房主事钱益明呈上账册:“启禀大人,去岁应天巡抚衙门共收各项税款一百八十万两,支出一百五十万两,结余三十万两。”
苏宁扫了一眼账册,不动声色地问道:“这其中,盐税多少?商税多少?田赋多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影视编辑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影视编辑器请大家收藏:(m.20xs.org)影视编辑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