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房外突然传来喧哗,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正和负责采买的张妈妈吵架:"我说买糙米就行,你偏要买精米,府里现在是什么光景,你不知道吗?"张妈妈哭哭啼啼:"可老太太年纪大了,吃不得糙米......"
宝玉走出去,接过张妈妈手里的米袋,里面的精米确实颗粒饱满:"给老太太和病人留精米,其他人吃糙米掺小米,我带头吃。"他对周瑞家的道,"把库房里那些没用的金银器皿,挑些不太惹眼的,让徐忠悄悄送到当铺,换些现银周转。"
正说着,贾母院里的丫鬟匆匆跑来:"二爷,姑娘,宫里的夏太监来了,说......说元妃娘娘让送二十匹云锦,给新晋的贵人做衣裳,还说......还说让府里准备准备,过几日圣上要驾临......"
众人都愣住了。圣上驾临,按例要大修庭院,添置器皿,这笔开销对现在的荣国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王夫人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库房里只剩五匹云锦了,还是当年元妃娘娘省下来的......"
黛玉突然道:"我有办法。"她让丫鬟取来笔墨,在宣纸上画了幅"寒梅图","让绸缎庄的绣娘照着这个,在普通的红绸上绣寒梅,远看像云锦,近看也雅致,圣上不会怪罪的。"她又道,"庭院不用大修,把杂草除了,匾额重新漆一遍就行,圣上近来提倡节俭,见了反而会高兴。"
夜里,宝玉在书房翻找旧物,想看看有没有能当的东西,突然从《南华经》里掉出张纸,是当年黛玉葬花时写的诗稿,背面竟有几行小字,是王熙凤的笔迹:"北境王的小姨子在京城开了家'锦绣阁',专做宫里的生意,府里的绸缎庄若想重新立足,得先过她这关。"
他拿着诗稿去找黛玉,黛玉正在灯下给贾母缝护膝,用的是自己旧裙子上拆下来的布料。"锦绣阁的老板姓孙,"她道,"去年在苏州,我见过她,当时她正和薛蟠的伙计讨价还价,说要垄断江南的丝绸货源。"她放下针线,"看来想让绸缎庄活下去,得去会会这位孙老板。"
第二天,黛玉和宝钗带着丫鬟,来到锦绣阁。孙老板穿着一身石榴红的旗袍,指甲涂得鲜红,见到她们,皮笑肉不笑:"林姑娘,宝二奶奶,稀客啊。"她指着货架上的云锦,"听说荣国府要给宫里送绸缎?我这里有最新的'妆花缎',比府里的旧云锦好看十倍,就是......"她伸出三根手指,"价钱要三倍。"
宝钗刚要反驳,黛玉突然笑道:"三倍就三倍,但我有个条件,要在缎子上绣'群芳图',用十二种颜色的线,每种颜色都得用江南的植物染色,比如苏木染红,栀子染黄......"她凑近孙老板,"孙老板要是办不到,怕是在宫里不好交差吧?毕竟......谁都知道您的货,很多是从北境王抄没的赃物里来的。"
孙老板的脸色瞬间变了,攥着帕子的手微微发抖。最终,她咬着牙答应了:"缎子按市价算,但'群芳图'的绣工得你们自己来,我可找不到这么好的绣娘。"
离开锦绣阁时,宝钗不解:"林姐姐何必跟她较劲?咱们府里哪有会绣'群芳图'的绣娘?"
"有,"黛玉道,"大观园里的藕官、蕊官她们,当年跟着老太太学过苏绣,只要找齐染色的植物,一定能绣出来。"她指着街角的布庄,"你看,连布匹都在给我们鼓劲呢。"
布庄的幌子上,"荣记"两个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点头。宝钗看着黛玉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曾经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如今已经能为贾府撑起一片天了。
第四折 金陵亲友各浮沉(词:浪淘沙·散聚)
词曰:
薛家当铺换银锄,史家商船劫后余。
妙玉庵堂藏密语,刘姥姥带信过村墟。
人散聚,事乘除,红楼亲友各殊途。
唯有潇湘竹影里,双心相守对残书。
薛家的当铺"恒舒典"重新开张了,只是门脸缩小了一半,柜台后的薛蟠穿着半旧的绸缎衫,脸上的疤痕是在琉球被海盗砍的,见到宝玉进来,咧嘴一笑:"宝二爷,来当当?我给你算便宜点。"
柜台下的暗格里,藏着半箱北境王的赃银,是薛蟠在黑风岛趁乱捡的。"这些银子,我分你一半,"他压低声音,"但你得帮我个忙,把我妹妹宝钗从荣国府接回来,她一个未嫁的姑娘,总在你们府里住着,不像样。"
宝玉刚要说话,当铺的伙计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张字条:"大爷,史家的船队在黑水洋被劫了,说是......说是北境王的余党干的,湘云姑娘也在船上!"
薛蟠的脸瞬间白了,他和湘云从小玩到大,当年在大观园里,还一起偷喝过酒。"我去救她!"他抓起墙上的刀就要往外冲,被宝玉拉住:"你这样去等于送死,北境余党在黑水洋有三个岛礁据点,得从长计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