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岭红萼记:勒马回止血传奇
下卷
第五卷 阴虚咯血遭危厄 红萼内服续生机
咸丰七年春,兴安城内突发肺痨咯血之症,城中教书先生沈墨卿病情最重。沈先生年逾四十,素日体弱,加之连日伏案着书,劳心耗神,半月前突发咳嗽,起初只是痰中带血,后来竟发展为大口咯血,每日数次,血色鲜红,伴有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胸痛乏力之症。
家人请遍城中名医,服用了不少止血、润肺的汤药,却始终未能控制血势。沈先生日渐消瘦,面色潮红如妆,气息微弱,已是阴虚火旺、肺络受损之危象。中医云“阴虚则火旺,火旺则灼伤肺络,血溢脉外而成咯血”,此时若不能滋阴降火、收敛止血,恐因失血过多、阴液耗竭而亡。
绝望之际,家人听闻李大夫善用勒马回止血,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派人前往请李大夫出诊。李大夫赶到沈家时,沈先生正剧烈咳嗽,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案上的书卷。李大夫俯身诊脉,脉象细数无力,舌红少苔,心中已然明了:此乃阴虚咯血,非单纯收敛止血所能奏效,需滋阴降火与收敛止血并举。
勒马回外用止血已广为人知,但其内服之法,仅有盘婆婆提及可治内出血,李大夫虽在笔记中记录,却未曾大量实践。此刻沈先生病情危急,常规汤药无效,李大夫决定大胆一试。他想起盘婆婆曾说:“勒马回内服需配伍养阴之药,否则恐因涩敛太过,导致瘀阻肺络。”
李大夫当即提笔开方:取勒马回干粉三钱,搭配百合五钱、沙参四钱、麦冬四钱、生地五钱、仙鹤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皆为滋阴润肺之品,能补肺阴、降虚火;仙鹤草收敛止血,与勒马回相须为用,增强止血之力;勒马回性凉味涩,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消肿,避免止血留瘀。
沈家人连忙按方抓药煎制,沈先生服下第一剂后,当日咯血次数便减少了,咳嗽也减轻了许多。三剂过后,咯血完全止住,潮热盗汗之症也明显缓解。李大夫又调整药方,减少勒马回用量,增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巩固疗效。半月后,沈先生已能下床行走,面色也渐渐恢复红润。
此事传开,城中医者无不惊叹,纷纷向李大夫请教勒马回内服之法。李大夫专程前往瑶寨,向盘婆婆致谢并探讨机理。盘婆婆笑道:“瑶民早年便用勒马回煮水治咯血,只是未曾外传。这草木之性,需顺其纹理,阴虚者配养阴药,气虚者配补气药,瘀血者配活血药,方能尽其所长。”李大夫深以为然,将这一经验记录在册,补充了勒马回内服的辨证配伍方案。
第六卷 名医辨证拓新用 产后血崩显奇功
勒马回内服治愈咯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桂林府城,惊动了府城名医王仲礼。王仲礼专攻妇科,尤擅治疗产后诸症,他素来严谨,对民间偏方多有疑虑,认为勒马回性涩,内服恐致血瘀,对产后虚弱之体不利。
恰逢府城盐商之妻产后三日,突发血崩,出血量极大,面色惨白,气息奄奄。王仲礼用了当归补血汤、失笑散等经典方剂,血势虽有缓解,却始终未能止住。产妇家属心急如焚,听闻勒马回止血神效,便恳请王仲礼一试。
王仲礼犹豫不决,此时李大夫恰好因事前往府城,听闻此事后,主动登门献策。“王前辈,产后血崩多为气虚失摄所致,”李大夫道,“勒马回虽涩,却能化瘀,若搭配补气升阳之药,便能补气摄血、化瘀止血,既止其血,又不留瘀。”
王仲礼半信半疑,让李大夫拟定药方。李大夫取勒马回干粉二钱,搭配黄芪一两、党参五钱、白术五钱、升麻一钱、当归三钱、三七粉一钱,水煎服。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升麻升阳举陷,当归补血活血,三七化瘀止血,勒马回收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摄血、化瘀止血之功。
产妇服下汤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血崩便明显减少,三剂过后,出血完全止住,气息也渐渐平稳。王仲礼亲眼目睹疗效,心中疑虑尽消,对李大夫叹道:“民间草药竟有如此妙用,是我先前拘泥于典籍,见识浅薄了。”他主动向李大夫请教勒马回的更多用法,两人一同探讨,发现勒马回不仅可治外伤出血、咯血、血崩,还可用于便血、尿血等多种内出血症,只需根据病症辨证配伍。
此后,王仲礼将勒马回纳入妇科常用药,治疗产后出血、崩漏等症,疗效显着。他在临床中发现,对于血瘀型崩漏,勒马回搭配桃仁、红花、益母草,化瘀止血之效更佳;对于血热型崩漏,搭配生地、丹皮、地榆,凉血止血之力更强。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勒马回的药用范围,使其从单纯的外伤止血药,成为多用途的止血良方。
消息传回兴安瑶寨,盘婆婆听闻勒马回能治产后血崩,欣慰不已。她对孙女盘月说:“祖辈传下的草药,能被更多人用好,救治更多病人,便是最大的幸事。你要记住,草木无好坏,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因人用药。”盘月牢记祖母教诲,在日后的行医中,不断探索勒马回的新用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