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辖区域与行政区划
秦淮区地处南京市主城中部偏东南,是南京古城的核心承载区,东与江宁区接壤,南与雨花台区相邻,西与建邺区隔秦淮河相望,北与玄武区、鼓楼区毗连,秦淮河自东南向西北穿境而过,将区域天然划分,形成“河南”“河北”两大板块,地理位置贯穿主城核心脉络。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49.11平方千米,在南京各辖区中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与文化资源密度均位居前列。
截至2024年,秦淮区无下辖县与县级市,共设有12个街道办事处,各街道依托自身资源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涵盖历史文化街区、商业核心区、生态居住区等多元功能板块。12个街道分别为:
- 夫子庙街道:位于秦淮区中部,秦淮河畔核心区域,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核心,聚集了江南贡院、乌衣巷等标志性文化遗址,是秦淮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兼具文化展示与旅游服务功能。
- 双塘街道:地处秦淮区西南部,紧邻秦淮河支流,辖区内保留大量明清民居建筑,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部分区域位于此处,是感受南京老城烟火气的重要区域。
- 中华门街道:位于秦淮区南部,因中华门瓮城而得名,辖区内有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华门城堡等重量级文旅资源,是秦淮区南部文旅发展的核心节点。
- 红花街道:地处秦淮区东南部,东接江宁区,是秦淮区面积相对较大的街道,辖区内有南京科技馆、雨花台风景区(部分区域)等场所,兼具科教与生态功能。
- 秦虹街道:位于秦淮区东北部,秦淮河东岸,是秦淮区重要的居住板块,辖区内分布多个大型居民社区,生活配套完善,同时临近老门东景区,居住与文旅功能交融。
- 五老村街道:地处秦淮区北部,与玄武区、鼓楼区交界,是南京传统商业与居住交融的区域,辖区内有新街口商业圈南部片区,商业氛围浓厚,生活便利。
- 洪武路街道:位于秦淮区西北部,以洪武路为核心轴线,沿线分布着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水游城等商业体,是秦淮区重要的商业聚集区,人流物流密集。
- 大光路街道:地处秦淮区东部,紧邻明城墙,辖区内有大光路商圈、光华门遗址等,是连接主城与东部区域的交通与商业节点。
- 瑞金路街道:位于秦淮区中北部,辖区内有瑞金路商业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等,是科教、商业与居住融合发展的街道。
- 月牙湖街道:地处秦淮区东北部,因月牙湖而得名,紧邻紫金山南麓,生态环境优越,是秦淮区高端居住板块之一,同时有月牙湖公园等休闲场所。
- 光华路街道:位于秦淮区东部,东接江宁区,辖区内以产业园区与居住社区为主,分布着多个科技企业与制造业园区,是秦淮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 朝天宫街道:地处秦淮区西北部,以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核心,辖区内有朝天宫博物院、南京民俗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是秦淮区西部文化核心区。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秦淮区是南京建城史的起点,其历史脉络与南京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历代都城核心区域,历经三千余年沧桑,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历史印记。
- 先秦至秦汉时期(建城起源):秦淮区所在区域的文明可追溯至约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境内的长干古城是南京建城之始的标志,印证了此处早期人类聚居与城市雏形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域属吴国,后历经越、楚管辖,楚威王时期“埋金镇王气”的传说在此流传,金陵之名初现端倪。秦朝统一后,设秣陵县,秦淮区属秣陵县管辖;汉代时期,此处成为江南重要的城镇节点,经济与文化逐渐发展,为后续都城地位奠定基础。
- 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核心):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秦淮区成为都城核心区域,秦淮河畔因便利的水运条件成为商贸与居住聚集区,长干里一带形成繁华市井。东晋时期,司马睿定都建康(今南京),秦淮河北岸开始兴建太学等文教设施,337年成帝在秦淮水南建立太学,成为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均以建康为都,秦淮区作为都城腹地,宫殿、官署、寺庙密集分布,乌衣巷成为王、谢等世家大族的聚居地,文化与政治地位达到顶峰,“六朝金粉”的繁华在此形成。
- 隋唐至宋元时期(起伏延续):隋朝统一后,建康城遭夷平,秦淮区随南京整体地位下降,但秦淮河畔的商贸与居住功能并未完全消失,部分寺庙与民居得以保留。唐朝时期,南京改称升州,秦淮区属升州管辖,秦淮河畔再度成为江南重要的商贸节点,李白、杜牧等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众多诗篇,为区域文化增添底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定都金陵,对秦淮河进行疏浚整治,修复部分古建筑,秦淮区东部区域成为皇家园林延伸地带。宋朝时期,南京改称江宁府,1034年江宁知府陈执中将夫子庙迁至今址,开启了夫子庙区域文教与市井文化融合发展的历程;元朝时期,南京改称集庆路,秦淮区属集庆路管辖,夫子庙改建为集庆路学,文教传统得以延续,秦淮河畔的商业活动逐渐恢复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