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林向洋终于和银行达成了一份极其苛刻的临时协议:他用李老板那张收货单(经过多方斡旋和评估,银行勉强认可其作为“应收账款”的一部分,尽管风险极高),以及陈静私下找娘家亲戚凑来的一笔钱作为追加保证金,换来了贷款三个月的展期。
走出银行大楼,天空飘起了南方冬天冰冷的细雨。林向洋没有打伞,任由细密的雨丝打在脸上,带来一丝清醒的凉意。三个月的喘息时间。他赢得了九十天。
他没有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九十天,他必须找到更多的“氧气管”,让公司的“生命体征”更稳定一些。
他回到那间狭小的办公室。陈静和那位老会计正在整理票据,仅剩的那位业务员在外面跑一个刚刚接到的、为附近一所小学更换破损门窗的小订单。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计算器按键的哒哒声和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林向洋走到窗前。窗外,城市依旧车水马龙,霓虹灯在雨雾中晕染开模糊的光团。这座城市的活力似乎并未因他们个体的困境而有丝毫减退。危机是真实的,但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韧性,同样真实。
他想起哥哥林卫东的话:“这么大的投资下去,经济生态总会慢慢起变化。” 他想起侄女林雪所在的那个“科技的春天”。他依然身处寒冬,但经过这些天的挣扎,他不再仅仅感到刺骨的冷,也开始隐约感知到,在那片冰冷的冻土之下,似乎确实有一些东西,在国家力量的催动下,正缓慢地、顽强地孕育着。
未来的玩法已经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依靠信息不对称、依靠海外订单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即使全球经济回暖,外贸复苏,他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营了。他必须更加贴近国内市场,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现金流和风险控制,甚至……需要考虑真正的转型。
“活下去”,不仅仅是为了等待旧秩序的恢复,更是为了适应并融入那个正在重塑中的新秩序。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湿冷空气的凉气,转身对陈静和老会计说:“把这几个月所有零散生意的数据整理一下,看看哪些品类还有重复需求的可能性。另外,帮我留意一下,明年上海是不是有个什么很大的世界博览会?听说规模很大,这种大型活动,总会带动一些周边需求吧?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切入点,哪怕再小。”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不再是绝望的挣扎,而是带着一种经过淬炼后的沉稳和审慎。保存火种,不仅仅是为了不被吹灭,更是为了在春风终于吹来时,能够再次点燃,照亮一条新的路径。
寒冬依旧,但活下去的意志,以及在这意志驱动下务实的行动,本身就如同微弱的火种,在漫漫长夜中,顽强地闪烁着。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