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断霜,春色已深,如同一位画师在饱蘸了水汽的宣纸上,酣畅淋漓地挥洒出最浓酽的绿意。雨水格外丰沛,淅淅沥沥,不急不躁,仿佛天公手持一把细嘴银壶,耐心地浇灌着大地。城外远山,云雾缭绕,青翠欲滴;近处田畴,秧苗新插,水光潋滟;河畔坡地,百草疯长,郁郁葱葱,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腥甜与草木汁液饱满的、近乎狂野的清新气息,生机勃发到了极致。
这一日,天光微熹,晨露未曦。祖父林济苍并未如常般在杏林堂内焚香静坐,而是换上了一身利落的葛布短褂,脚踩千层底布鞋,提上一只小巧精致的竹编提篮,篮中放着两把小巧的药锄和一把锋利的割草镰刀。他唤上林闻溪,祖孙二人踏着湿润的青石板路,悄然出了城关,融入了那片被谷雨滋润得几乎要滴出绿来的原野。
“溪儿,”祖父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目光如同最敏锐的探针,扫视着路边、田埂、河岸每一寸蓬勃的绿意,“医道之源,深植于这天地万物之间,蕴藏于寻常的一饮一啄之中。许多救治疾苦的良药,亦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野鲜’时蔬。这谷雨时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正是草木药性最为充沛饱满之时。今日,爷爷带你识一识这田埂地头的‘宝贝’,品一品这‘药食同源’的真味。”
他的脚步在一处背风向阳、土质松软的坡地停下。俯身拨开几丛茂密的野草,指着一株株从根部簇生出羽状复叶、顶端带着紫红色光泽嫩芽的植物,那叶片散发着一种极其浓郁、辛烈而独特的香气,瞬间便盖过了周遭的草腥土气。“此乃香椿,”祖父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见到老友般的亲切,“尤其是这‘椿头’,紫赤色者,内含精油最为丰富,药力亦足。其性温,味辛、苦。能入肝、肺经,祛风利湿,止血止痛,更有杀虫解毒之妙用。民间有谚:‘雨前椿芽嫩如丝’,此时采摘,最为肥嫩。回去焯水后,或拌豆腐,或炒鸡蛋,那股异香,能醒脾开胃,通肠利窍,驱散一冬的积郁之气。然,”他话锋一转,带着告诫,“其性偏温散,如同春日的暖风,能疏通郁滞,却也易耗散津液。故阴虚火旺、内有实热或宿疾未愈之人,不可贪多。”
林闻溪小心翼翼地掐下一小段紫红色的椿芽,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初时是一股强烈的、略带刺激的辛香,微微有些涩麻,但随着咀嚼,一股奇异的甘甜竟从舌根缓缓泛起,满口生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沿着湿润的田埂前行,祖父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测器,很快又在一片绿油油的草丛中,辨识出几株贴地生长的、叶片呈羽状深裂、形态优雅、中间抽生出细长花葶、开着如碎米般细小洁白花朵的植物。“此为荠菜,”祖父蹲下身,用指甲轻轻划开根部周围的泥土,露出其洁白纤细的根须,“你看它,‘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其性平,味甘、淡。最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名医别录》赞其‘主利肝气,和中’。其富含精氨酸,能助脾胃运化。春日肝气升发,易克犯脾土,食此物正可调和肝脾。嫩株做羹汤,鲜美无比;包入馄饨,更是江南春日的至味。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清利肠胃中潜藏的湿热,防治因春令肝火偏旺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
林闻溪也学着祖父的样子,用小药锄小心挖起一株荠菜,抖落根上的泥土,只见其根白如雪,叶绿如翠,形态清雅可爱,他想起每年春天,祖母似乎总会做几次荠菜豆腐羹或荠菜肉馄饨,那清新的滋味,原来是暗合着养生之道的。
祖父又引他至一处地势稍高、土质更为干燥的坡地,指着一株叶片呈倒披针形、边缘有深刻的波状齿、如同锯齿般、从中心抽出一根中空的花茎、顶端托着一个毛茸茸、圆滚滚的黄色花球(已近凋谢,结成白色绒球)的植物。“此是蒲公英,俗称黄花地丁、婆婆丁。”祖父轻轻掐断花茎,立刻有乳白色的浆液渗出,“其性寒,味甘、微苦。功擅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力尤着。堪称‘天然消炎药’。嫩叶略带苦味,可焯水后凉拌,或做汤,最能清泄肝胃郁积之火,利于春季身体排毒净血。其根晒干后,药性更沉,可入药,亦可代茶饮,清肝利胆、明目降压之效颇佳。”
林闻溪也掐了一片嫩叶品尝,一股清冽的苦味立刻在舌尖蔓延,但苦过之后,喉间却有一股淡淡的回甘与清爽之感。
祖孙二人且行且识,竹篮渐渐丰盈起来。除了香椿、荠菜、蒲公英,还有叶片肥厚多汁、茎呈紫红色的马齿苋(祖父言其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是治热痢、疮肿的良药,俗称“长寿菜”);有叶片心形、揉碎后散发浓郁鱼腥气的鱼腥草(祖父言其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尤善治肺痈);有茎方叶对生、气味清凉醒脑的薄荷(祖父言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祖父每识一味,必详细指点其形态特征、采摘时节、性味归经、主要功效、常见食用方法以及使用禁忌,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为林闻溪打开了一扇通往身边植物宝库的神秘大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