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三库的浓烟如同狼烟,瞬间惊动了大半大同城。救火的呼喊声、兵丁奔跑的脚步声、以及暗中酝酿的杀机,交织在一起。镇国秦王吴铭在刀疤参将等忠诚军官的拼死护卫下,带着面如死灰的库大使,艰难地冲出了已然起火的库房。
外面已然是一片混乱。郭英派来的“救火”兵丁,与其说是救火,不如说是试图趁乱冲入库房,要么灭口,要么毁灭证据。然而,刀疤参将的人马死死守住库房入口,与对方形成了对峙。
“王爷!郭英这是要造反!”刀疤参将甲胄染血,嘶声吼道,“必须立刻控制局面!”
吴铭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知道生死存亡就在这一刻。他不再犹豫,拔出腰间御赐宝剑,朗声高喝,声音在嘈杂的夜空中异常清晰:“众将士听令!总兵郭英,贪墨军饷,倒卖军械,私通外敌,更欲纵火毁灭证据,行刺钦差,罪同谋逆!本王奉旨整顿边务,便宜行事!凡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他直接给郭英定了性——谋逆!这是最重的罪名,也是最能震慑普通士卒的罪名。
与此同时,他安排好的后手也开始发动。那些早已对郭英不满、暗中接受吴铭银钱安抚的底层士卒,在几个有心军官的带领下,开始鼓噪起来:
“郭克扣我们的粮饷!王爷给我们发饷!”
“郭英把好兵器都卖给鞑子了!他想害死我们!”
“跟着王爷,清君侧,杀奸臣!”
混乱如同瘟疫般蔓延。大部分普通士卒本就对郭英怨声载道,此刻见有亲王带头,又得了实惠,顿时人心浮动。加上刀疤参将等中坚军官的奋力搏杀,郭英派系的控制力迅速瓦解。
郭英见势不妙,知事已败露,竟一不做二不休,带着最核心的一批死士亲兵,强行打开大同北门,企图投奔塞外的北元!
“追!绝不能让他跑了!”吴铭厉声下令。若让郭英逃入草原,不仅坐实了其通敌之罪,更会泄露大明北疆虚实,后患无穷!
刀疤参将亲自率领骑兵出城追击。夜色中,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在长城脚下展开。最终,郭英被拦截在距离边墙不到五里的地方,其亲兵死士被尽数歼灭,郭英本人则在乱军中被刀疤参将一箭射落马下,重伤被擒。
这一夜,大同城火光冲天,杀声震地。当黎明来临,阳光驱散硝烟,城头已然变换了大王旗。郭英党羽被迅速肃清,主要头目或被擒获,或在抵抗中被格杀。吴铭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掌控了大同城的局面。
局势初定,吴铭没有丝毫停歇。他知道,这只是斩除了最大的毒瘤,但北疆肌体早已千疮百孔,必须刮骨疗毒。
他首先做的,是稳定军心。公开处决了数名民愤极大的郭英嫡系军官,将查抄的部分郭英及其党羽的家产,迅速折算成钱粮,足额补发了拖欠所有士卒的饷银,并改善了伙食。同时,他将库房中那些被私藏的精良军械取出,优先装备表现忠勇的部队。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久旱甘霖,迅速赢得了大同守军的基本拥护。士卒们发现,这位王爷是动真格的,是真来给他们做主的。
紧接着,吴铭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依据审计结果和库大使等人的供词,重新核定了兵额,裁撤了大量虚籍,将节省下来的钱粮用于实实在在的养兵。他提拔了一批像刀疤参将这样有战功、有威望、相对清廉的军官,填补了郭英倒台后的权力真空,并让吴定国(已从宣府赶来汇合)参与部分军务,历练的同时也代表着他的存在。
对于军械,他命令随行的格物院工匠,就地设立维修工坊,全力修复那些尚可挽救的武器,尤其是火铳。同时,他紧急上书朝廷,请求从天津工坊调拨一批新式火铳和火药,以增强大同防务。
最关键的是,他建立了新的监督机制。从士卒中公推代表,参与粮饷发放的监督;设立直属于他的监察小队,定期巡查各营,受理军士申诉,严防克扣和虐待士卒的现象再次发生。
就在吴铭于大同全力整军经武之时,塞外的北元也并未闲着。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整合内部的速度超出预期,探马回报,北元骑兵活动日益频繁,小规模的摩擦不断,似乎在试探大同防务的虚实。
吴铭深知,内部整顿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外部胜利的支撑,一切成果都可能瞬间崩塌。他必须打一场胜仗,一场足够提振士气、震慑北元的胜仗。
他精心策划了一次反击。利用北元轻敌冒进的心理,故意示弱,引诱其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偏师深入大同外围预设的伏击圈。然后以新整编的、装备了部分新式火铳的精锐为主力,辅以熟悉地形的边军骑兵,在野战中给予其沉重打击。
此战,明军一改往日颓势,战术明确,火力凶猛,士卒用命。北元骑兵在密集的火铳射击和突如其来的反击下溃不成军,被斩首千余,俘虏数百,只有少数逃回草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