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港的建立,如同在无垠的画卷上点下了第一个墨点,但要将这墨点晕染成坚实的基业,则需要付出远超想象的艰辛。最初的兴奋过后,严酷的现实便如同北太平洋的寒风,扑面而来。
第一个严峻的挑战,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这片陌生土地本身。
登陆月余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开始在营地中悄然蔓延。患者先是畏寒发热,继而关节剧痛,身上出现红疹,严重者甚至开始呕吐、神志不清。随行的医师们竭尽全力,但面对这完全陌生的“时疫”,他们惯用的方剂效果甚微。
“王爷,此症凶猛,似是瘴疠,却又有所不同……病患已逾三十,药材储备消耗极快,若再无法遏制,恐……”首席医师面色凝重地向吴铭汇报,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吴铭看着临时医疗棚内躺倒的士兵和工匠,其中不乏一路相随的老兄弟,心中沉甸甸的。他虽非医者,但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某种通过蚊虫或水源传播的本地流行病,是旧大陆来客缺乏免疫力的体现。
“立刻执行以下命令!”吴铭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一,将所有病患集中隔离,与非病患区域严格分开,接触者需以沸水煮过的布巾掩住口鼻。二,全面清理营地内外积水,焚烧垃圾,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三,组织人手,大量采集艾草、青蒿等有驱蚊祛瘴效用的本地植物,焚烧烟熏营地!四,派人向附近土着部落求助,询问他们是否有应对此类疾病的方法,可用盐、铁器交换!”
他结合了隔离、消毒、寻求本地经验的综合策略,虽然粗糙,却是在现有条件下最科学有效的办法。命令被迅速执行。格物院的人甚至根据吴铭的描述,赶制出了一批简易的纱网面罩。
与此同时,吴铭亲自带着礼物,再次拜访了之前有过接触的那个土着小部落。通过连日来勉强学会的几个单词和大量的手势,他艰难地表达了求助的意思。或许是之前友好的接触和实实在在的礼物起了作用,土着酋长在犹豫之后,派来了一位年长的巫医。
巫医带来了一些晒干的草药和树根,并演示了熬制方法。虽然其原理不明,但死马当活马医,医师们谨慎地尝试使用。令人惊喜的是,配合严格的隔离和卫生措施,疫情在肆虐了十余天后,终于被控制住,虽然仍有数人不幸病逝,但大部分患者得以康复。
经此一役,吴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片新大陆生存的艰难,也意识到与本地土着建立良好关系、学习他们生存智慧的重要性。他下令成立了专门的“民俗采风所”,负责系统性地记录、学习土着的语言、习俗、医药和动植物知识。
疾病刚缓,资源短缺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从大明带来的铁钉、优质钢材、火药原料、甚至普通的针线,都在快速消耗。虽然附近森林资源丰富,但缺乏大型铁矿和易开采的煤矿,使得金属工具的补充和燃料供应成为瓶颈。
“王爷,我们的铁料最多还能支撑三个月。没有足够的铁,武器、工具、船只维修都将难以为继。”负责工坊的老陈忧心忡忡。
吴铭站在刚刚建起的简易地图沙盘前,目光扫过代表未知区域的空白。“不能坐吃山空,必须主动寻找资源。”他点了点沙盘上河流上游的方向,“组织勘探队,沿河向上游探索,重点寻找露天的铁矿苗、煤矿,还有……硫磺。另外,派人沿海岸线南北探查,绘制更精确的海图,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资源点或者更优良的港口。”
勘探队由经验丰富的猎人、水手和格物院的勘测人员组成,配备了最好的武器和工具,由吴定国主动请缨带队。少年经历过大同的血火,又经过海上风浪的洗礼,已能独当一面。
勘探之路充满危险。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潜藏着毒蛇猛兽,复杂的地形和变幻的天气更是巨大的挑战。数日后,一支小队带回了好消息:在河流上游约六十里处,发现了一片裸露的赤褐色岩层,疑似品位不高的铁矿!同时,另一支沿海岸线南下的队伍,也发现了一处易于开采的浅层煤矿和几个盛产鱼类、贝类的富饶海湾!
消息传回,整个新明港欢欣鼓舞!虽然铁矿品位不高,煤矿距离也远,但至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吴铭立刻调集人力,组建了采矿和运输队。利用河流的水运,初步建立了从矿山到港口的原料供应链。格物院的工匠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本地木材烧制木炭,如何改进土法炼铁炉,以提高那劣质铁矿的利用率。一切都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在这片亟待开拓的土地上,吴麒、吴麟的成长速度惊人。他们不再是王府中养尊处优的小公子,而是新明大家庭中需要承担责任的一员。
吴麒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主动承担起了“民俗采风所”的部分文书工作。他跟着通译(由最早学会土着语的水手担任)深入土着部落,仔细记录他们的词汇、传说和生活习惯,回来后再分类整理。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画,编纂一本原始的《土汉词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