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封弹劾同样被留中不发,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极其危险。大明朝廷对新明的容忍度,正在降低。
“王爷,朝廷这是过河拆桥啊!”林风愤懑不已,“我们刚帮他们挡住了西夷的兵锋,他们转头就想对付我们!”
吴铭倒是相对平静:“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有人想借机生事,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展现出更大的价值,或者说,让他们觉得动我们的代价,远大于容忍我们。”
他沉思片刻,对老陈吩咐道:“下一批岁贡,加倍!并且,以本王的名义,再上一道奏疏,详细陈述近日尼德兰人与日本强藩勾结,欲图琉球,威胁大明海疆之危局。强调新明孤悬海外,为保大明藩篱,不得不整军备武,并暗中联络琉球忠义之士,共抗西夷。奏疏中,要极尽恭顺,将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解释为‘为陛下守土’、‘为大明分忧’。”
这既是对朝廷质疑的回应,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大明朝廷在面临西夷实质性威胁时,对新明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奏疏和加倍的贡品送出后,吴铭并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南京的衮衮诸公。他加快了与朝鲜的贸易谈判,最终以提供一批改进型燧发枪和部分造船技术为代价,换取了朝鲜承诺增加对明年的硝石硫磺供应,并默许新明商船使用朝鲜的部分港口进行中转补给,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大明港口的依赖。
同时,他秘密召见了“风信营”的主管,下达了一项新的指令:“加强对大明沿海,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区的渗透。我们需要了解那里的物产、物价、以及……哪些人对海外贸易感兴趣。或许,未来我们不得不考虑,开辟更直接的贸易渠道。”
这意味着,新明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准备在完全失去大明认可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时间在忙碌与忐忑中飞逝。新明在南北两线的暗中布局逐渐显现效果。琉球方面,得到新明暗中支持的反对派势力有所壮大,成功阻止了尼德兰人试图在琉球主岛建立固定据点的企图,双方在琉球海域的摩擦加剧,牵制了尼德兰部分精力。北方,巴特尔联合了几个部落,对俄罗斯探险队的活动进行了更有效的遏制,冲突规模虽然不大,但有效地延缓了对方南下的步伐。
然而,大明朝廷的态度依旧暧昧不明。加倍的贡品和情真意切的奏疏如同石沉大海,既无褒奖,也无申斥。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
这天,吴铭正在查看北方分舰队送回的最新测绘海图,亲卫匆匆来报:“王爷,港外发现一艘悬挂大明旗帜的快船,请求入港,称有密信呈送王爷!”
吴铭心中一动,立刻命人将使者带来。
来者是一名精干的汉子,自称是登莱水师一名游击将军的家丁,呈上一封火漆密信。信中的内容让吴铭瞳孔骤然收缩——写信的游击将军透露,朝廷已秘密下令,命登莱、福建水师抽调精锐,组成一支“巡海特遣舰队”,由一名兵部郎中督师,不日即将北上,其名义是“巡阅海防,震慑宵小”,但其真实目的,极可能是对新明进行武力侦察,甚至不排除借故挑起事端,以“违制”、“通夷”等罪名对新明实施打击!
信末,那位游击将军隐晦地表示,他本人及部分同僚对此举并不认同,但军令难违,望秦王早做准备。
真正的风暴,终于要来了。而且这一次,是来自曾经暂时妥协的母邦。吴铭握着那封密信,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知道,新明面临的,或许是自立基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登莱水师游击将军的密信如同一块冰,瞬间冻结了新明高层刚刚因南北局势稍缓而升起的一丝暖意。大明朝廷组建“巡海特遣舰队”北上,其意昭然若揭,绝非简单的巡防阅视。镇国秦王吴铭将密信传阅给林风、老陈等核心成员,议事厅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们这是要动手了!”林风一拳砸在桌面上,脸色铁青,“什么巡海特遣,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王爷,咱们……”
吴铭抬手,制止了林风后面的话。他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与大明的直接冲突,是他一直极力避免的,这不仅关乎实力对比,更关乎道义人心和新明内部的稳定。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消息来源可靠吗?”吴铭看向老陈,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老陈重重点头:“送信的人是那位游击将军的心腹,身份核实过,渠道也隐秘。而且,我们安插在福建的耳目也回报,近期确有水师异动,与密信所言吻合。”
吴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的决断:“既然避无可避,那就准备迎战吧。但记住,这一仗,能不打,则尽量不打。要打,也要掌握分寸,既要让他们知难而退,又不能彻底撕破脸皮,给朝中主战派留下不死不休的口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