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洒在新明都城的城墙上,守夜的火把尚未完全熄灭,在微风中摇曳着最后的火星。镇国秦王吴铭一夜未眠,此刻正站在城楼最高处,望着远方渐次亮起的营火。朝廷的军队如同蔓延的潮水,已经将新明三面合围,只留下东面通往大海的道路。
徐妙锦为他披上外袍,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昨夜又来了三支援军,看旗号是山东、河南的卫所兵。”她的声音很轻,但掩不住忧虑,“朱棣这次是铁了心要一举拿下新明。”
吴铭微微颔首,手指在城墙垛口上轻轻敲击。“他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传令下去,让各城门守将提高警惕,但不要轻举妄动。”
晨雾渐渐散去,城下的景象愈发清晰。朝廷的营寨连绵数里,旌旗招展,不时传来战马的嘶鸣声。一队骑兵从营中冲出,在城下往来奔驰,为首的将领对着城头高声叫阵。
“吴铭逆贼,还不速速开城投降!陛下有旨,若现在归顺,还可留你个全尸!”
城头守军一阵骚动,士兵们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吴铭却神色不变,对身旁的林风低语几句。不多时,城头架起十门新式火炮,炮口齐刷刷对准了那队骑兵。
骑兵将领见状,慌忙下令后撤。就在他们调转马头的瞬间,火炮齐鸣,炮弹精准地落在他们方才站立的位置,激起漫天尘土。
“告诉他们,这就是新明的答复。”吴铭淡淡道。
这一举动显然激怒了朝廷军队。午时刚过,战鼓雷鸣,朝廷大军开始向城墙推进。冲车、云梯在步兵的掩护下缓缓前进,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头。
“放箭!”林风一声令下,城头万箭齐发。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黄昏。朝廷军队数次攻上城墙,都被新明守军拼死击退。城墙下尸横遍野,护城河水已被染成暗红色。
夜幕降临时,朝廷鸣金收兵。吴铭亲自巡视城防,慰问伤员。当他走到南门时,发现徐妙锦正在那里为伤兵包扎伤口。
“你怎么来了?”吴铭皱眉,“这里太危险。”
徐妙锦头也不抬地继续手上的动作:“王爷在何处,我就在何处。”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方才救治伤兵时,听到些消息。朝廷军中似乎发生了争执,关于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这个消息引起了吴铭的注意。他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同时派出斥候趁夜出城打探。
子夜时分,斥候带回重要情报:朝廷将领在对下一步进攻方案上产生分歧。以老将张玉为首的一派主张继续强攻城墙,而以年轻将领朱能为代表的一派则建议绕到防御较弱的东面,从海上发动进攻。
“这是个机会。”吴铭在地图前沉思,“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分歧。”
三日后,朝廷军队果然调整了部署。一支水师舰队出现在东面海域,试图从海上发起进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新明早已在海底布设了暗桩和铁索,数艘战船在接近港口时触礁搁浅。
与此同时,吴铭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夜袭朝廷大营。他们不与其主力交战,专门焚烧粮草辎重。一夜之间,朝廷大营火光冲天,粮仓尽数被毁。
消息传到京城,朱棣勃然大怒,连斩三名押粮官,同时增派五万大军南下。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随军前来的还有大批红衣大炮,这种新式火炮射程远超新明装备的火炮。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明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以老臣周忱为首的一派主张议和,认为新明难以长期抵抗朝廷大军。而以林风为代表的武将则主张血战到底。
“王爷,我们的存粮最多还能支撑一个月。”周忱在议事时直言不讳,“就算能守住城池,也会被活活饿死。”
林风立即反驳:“现在议和就是自寻死路!朱棣的为人诸位难道不清楚?”
众人争论不休时,吴铭始终沉默。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他才缓缓开口:“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新明立国,不是为了苟且偷生。今日若降,他日史书上会如何记载?后世子孙会如何看待我们?”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当夜,吴铭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摧毁朝廷的红衣大炮。这个任务极其危险,但若成功,就能为新明赢得宝贵的时间。
林风亲自率领五百死士,趁夜色摸出城外。他们化装成朝廷士兵,混入敌营。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接近火炮阵地时,突然警铃大作。
“有奸细!”营中顿时大乱。
林风当机立断,下令强攻。死士们点燃火药,冲向火炮阵地。爆炸声接连响起,整个朝廷大营乱作一团。
然而这支敢死队也陷入了重围。激战中,林风身中数箭,被亲兵拼死救回城内时,已经奄奄一息。
“王爷……末将……幸不辱命……”林风艰难地说完这句话,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吴铭站在林风的遗体前,久久不语。这位追随他多年的老将,最终为新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