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成立的震撼尚未平息,德阳殿内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就在文武百官以为皇帝的军事改革已臻极致,连调兵权都已收归中枢之时,刘宏却用行动宣告——这盘大棋,远未下完!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无枢密院命令不得调兵五百人以上”这条铁律带来的冲击中时,刘宏的手指,已然点向了悬挂于殿侧那幅巨大的《大汉坤舆全图》。他的目光掠过并州的山川、幽州的边塞、凉州的戈壁、荆州的江河……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枢密院掌控了出兵之权,如同握紧了大脑,但遍布帝国庞大躯干的四肢——那些分散在各州郡,名义上归属刺史、太守,实则常常被当地豪强、旧将影响的郡国兵、边军,依旧是一片权力交织的灰色地带。这些力量若不能有效整合并加以控制,终究是隐患。他要下一招更狠的棋,不仅要抓住大脑,还要给这庞大的躯干套上缰绳,设立一个个直接对中枢负责的“关节”,彻底扭转东汉以来“内轻外重”或“内外失衡”的军事格局。而这“关节”的名字,便是——都督府!
“众卿,” 刘宏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从枢密院的震撼中拉回,他的手指依旧停留在地图上,语气沉凝,“枢密院立,兵权归一,乃为中枢决策之要。然,我大汉疆域万里,北有鲜卑、乌桓时时寇边,西有羌胡反复作乱,南有山越凭险割据,内地亦需兵马镇守,以备不虞。若事事皆待洛阳决策,纵有八百里加急,亦难免鞭长莫及之叹。”
他这番话,似乎回应了之前袁隗关于“效率”的担忧,也让一些认为皇帝过于集权的官员稍稍松了口气,以为陛下会适当放权。然而,刘宏接下来的话,却将他们刚升起的这点期望彻底击碎。
“然,州牧之权过重,乃至尾大不掉,殷鉴不远!故,朕思之,需于枢密院与地方郡国兵、边军之间,设一承上启下之机构。既能统筹区域防务,应对日常边衅及小规模匪患,提高应对之效率;又能贯彻中枢战略,防止地方军权坐大,再生割据之祸!”
设立新机构?承上启下?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防止割据?天下哪有这等两全其美的好事?群臣心中疑窦丛生,目光紧紧跟随着皇帝的手指在地图上的移动。
刘宏的手指首先重重地点在并州、幽州一带:“北疆直面鲜卑、乌桓,乃我大汉心腹之患,当设‘河北都督府’,总揽幽、并、冀三州之边军及郡国兵防务,专司对北疆胡族之战守!” 他的手指继而西移,落在凉州、关中:“羌胡之乱,百年未绝,牵制我大量兵力,当设‘雍凉都督府’,辖凉州、雍州(司隶西部)兵马,专责平定西陲!” 接着,手指南下滑过荆州、扬州:“江南之地,山越为患,水道纵横,当设‘荆扬都督府’,统辖荆、扬二州水陆兵马,清剿山越,镇抚江表!”
他每点出一处,便清晰地划定防区,明确职责。初步规划,竟是三大都督府,覆盖了帝国目前最主要的军事压力区!
设立都督府,听起来似乎是给了地方更大的军事自主权,但刘宏接下来的话,才真正揭示了这一制度的核心——禁锢!而非放权!
“此三大都督府,乃朕与枢密院深思之果。” 刘宏收回手指,转身面向群臣,目光如炬,“其制如下,众卿听真!”
“其一,都督府长官,称‘都督’或‘大都督’,由朕与枢密院,从讲武堂出身、战功卓着、忠诚可靠之将领中遴选任命,直接对朕与枢密院负责!地方刺史、太守,无权干涉都督军事指挥!”
这一条,直接将军事指挥权从地方行政体系中剥离出来!以前刺史还能兼管一些军事,现在来了个直属中央的都督,地方行政长官彻底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控制。这是对地方权力结构的巨大冲击!
“其二,” 刘宏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都督任期,以三年为限!期满必须轮换,不得连任!若有特殊军情,需延长任期,须经朕与枢密院特批,且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定期轮换!这是对付地方势力形成的最狠辣一招!三年时间,足以让一个将领熟悉防务,建立战功,但绝不足以让他培养起只忠于自己的私人部曲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任期一到,必须走人,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防区,一切从头开始!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某某军”成为“某家军”的可能性!
“其三,都督之职权,仅限于军事防务、作战训练、以及辖区内部队之协调!严禁干涉地方行政、司法、财税、民政!地方粮草供应,需按枢密院核定之数额,由朝廷调配或指令地方官府供给,都督府无权直接向地方征粮派款!”
军政分离!这是又一记重拳!都督只有指挥打仗和训练军队的权力,没有人事权、财政权、行政权。他想养寇自重?没钱没粮。他想拉拢地方豪强?无权给予对方政治利益。他想把军队变成私兵?连士兵的粮饷都需要朝廷和地方政府供给,卡住了他的命脉。这等于把都督关在了一个纯军事的“笼子”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