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凝在太和殿的铜狮鬃毛上时,吏部的公文已经传遍了各衙门。沈敬之亲笔写的 "议立中宫" 疏文被誊抄了数十份,每份都盖着六部的朱印,连最偏僻的钦天监都收到了一份 —— 这是要让满朝文武都明白,此事已无转圜余地。
通政司的值房里,小吏们正清点着今日的奏折,摞起来的公文比往日高了整整一尺。最上面那本用黄绸裹着,封皮上写着 "宗人府联名启奏",展开来,太祖皇帝的 "后妃必以德为先" 祖训被用朱砂圈了三道,后面跟着三十七位宗室亲王的签名,连久居王府的荣亲王都颤巍巍按下了私印。
"这阵仗,怕是要逼宫了。" 年轻的小吏咋舌,被老吏狠狠瞪了一眼:"慎言!这是百官为陛下分忧,为社稷着想。" 话虽如此,他指尖划过奏折上 "苏氏凝" 三个字时,还是忍不住想起三年前这位小主刚入宫时,连给太后请安都要站在末位,谁能料到有今日的风光。
卯时四刻,太和殿的铜钟刚响过第一声,周明远已经带着御史台的官员候在丹墀下。老御史的朝服熨得笔挺,手里的朝笏却被攥出了汗 —— 昨夜收到密报,江南盐税案的涉案官员在狱中翻供,说柳家曾计划在立后大典前发动兵变,这话虽荒诞,却足以让朝臣们心惊。若不尽快确立中宫,稳定朝局,怕是夜长梦多。
"周大人,沈大人来了。" 随从低声提醒。周明远抬头,见沈敬之穿着绯色官袍,正与兵部尚书说着什么,两人不时看向宫门方向,神色凝重。他快步迎上去,压低声音:"江南来的消息,你怎么看?"
沈敬之捻着胡须:"是柳家旧部想搅混水。但这也提醒我们,夜长梦多。今日必须让陛下松口,否则......" 他没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若立后之事再生波折,那些观望的势力定会蠢蠢欲动。
正说着,宗人府宗正带着几位白发苍苍的宗室亲王走来。为首的荣亲王拄着龙头拐杖,每一步都让金砖发出沉闷的声响:"周御史,老夫把棺材本都押上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奏折,"这上面的名字,哪个不是身家性命系于一身?若陛下不应,咱们这些老骨头就跪在太和殿外,直到他应了为止!"
周明远忙道:"王爷言重了。陛下圣明,定会体察百官心意。" 话虽如此,心里却暗暗佩服 —— 宗人府向来谨小慎微,这次竟如此强硬,显然是得了太后的授意。昨日去给太后请安时,李嬷嬷悄悄说的 "太后近来总念着 ' 中宫无主,家不成家 '",此刻想来,都是铺垫。
钟声响到第三下时,皇帝终于驾临太和殿。龙椅上的年轻帝王比往日多了几分倦色,眼下的青黑被明黄的龙袍衬得格外明显,但目光扫过阶下时,依旧锐利如刀。李德全侍立在侧,看见陛下指尖捏着的那枚羊脂玉扳指 —— 这是苏凝的兄长上月送来的贺礼,陛下近来总带在手上。
"有事启奏。" 皇帝的声音刚落,周明远已经率先出列,动作快得让同僚都吃了一惊。老御史捧着朝笏深深一揖,声音在大殿里回荡:"陛下,臣等昨日所言立后之事,关乎国本,恳请陛下圣裁!"
话音未落,沈敬之带着六部尚书齐齐跪倒:"臣等附议!" 宗人府的亲王们紧随其后,丹墀下顿时跪了一片,青黑色的官帽攒动,像秋日里被风吹伏的麦浪。
皇帝的目光落在荣亲王身上,老人的脊背虽弯,却依旧挺直,拐杖在金砖上立得笔直。他想起昨日太后在慈宁宫说的话:"荣亲王是看着你长大的,他若不是急了,怎会抛头露面?苏氏入主中宫,不仅是百官之意,也是宗室之愿。"
"朕说过,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的声音比昨日冷了几分,指尖在扶手上叩出急促的声响。
周明远却像是没听见,膝行半步:"陛下,臣请奏柳氏旧案!"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卷宗,"柳家在江南私藏兵器,与漠北部落暗通款曲,其罪当诛!若非苏氏提前察觉,将账册呈给陛下,后果不堪设想!如此护国有功之女,难道不配入主中宫?"
这话像颗炸雷,炸得殿内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柳家竟有如此野心,更没想到是苏凝暗中破局。站在后排的张启山身子一软,几乎瘫倒在地 —— 他想起自己曾收过柳家的 "孝敬",此刻只觉得脖颈发凉。
"还有此事?" 皇帝的语气带着惊讶,目光却扫向沈敬之。吏部尚书适时出列:"臣已查证,确有此事。苏小主发现账册异常后,并未声张,只悄悄让人将证据送到通政司,既避免打草惊蛇,又护了陛下周全。"
武将队列里突然响起抽气声。魏骁猛地拍响朝笏:"好!不愧是苏将军的妹妹!有勇有谋!陛下,这样的女子若不能做皇后,天理难容!" 他身后的武将们齐声附和,甲胄碰撞声震得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荣亲王趁机道:"陛下,宗室祠堂的占卜结果出来了,下月初三是大吉之日,宜册立皇后。老臣已经让人把仪轨都拟好了,只等陛下点头。" 他颤巍巍地呈上一卷明黄卷宗,"这是按孝贤皇后的规制改的,既合祖制,又显新朝气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宫孤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