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在轰鸣,田亩在扩展,黑水县如同一头被唤醒的巨兽,每一天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蜕变、壮大。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江辰却敏锐地触摸到了一个日益冰冷而坚硬的瓶颈——人才的匮乏。
高炉需要懂火候、识矿料的匠师,车床需要能看图、懂测量的技工,军工坊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质检员,甚至连日益庞大的流民安置、物资调配、田亩管理,都需要大量能写会算的基层吏员。
人才!他拥有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却极度缺乏能够理解、执行并传承这些理念和技术的人。现有的工匠、军官、乃至招募来的落魄文人,大多依靠经验办事,思维固化,难以适应这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关键的岗位,不得不由他亲自指导,或者依靠赵默等极少数核心人员超负荷运转。
长此以往,不仅效率低下,更可怕的是,他苦心经营的这一切,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旦他稍有疏忽,或者出现意外,整个体系可能瞬间崩塌,打回原形。
必须培养人才!必须播下知识的火种,让科学的思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然而,当江辰将开办“扫盲班”和“技术培训班”的想法在内部会议上提出时,迎来的并非一呼百应,而是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阻力与不解。
“将军……您是说,要教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流民……识字?算数?”张崮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有必要吗?当兵打仗,有力气、听号令不就完了?种地垦荒,要认字做什么?”
“还有那些工匠,”一个负责军工坊的年老匠头捋着胡子,面露难色,“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靠的是手把手教,是悟性!跟着师傅学就是了,读那些书本子,岂不是浪费时间?而且,手艺秘诀岂能轻易外传?”
甚至一些投奔而来的底层文吏也暗自嘀咕:“若是人人皆能识字算数,我等还有何立足之地?”
阻力不仅仅来自上层。消息传到基层,士兵和流民的反应更是复杂。
“识字?俺爹俺娘都是睁眼瞎,不也活了一辈子?有那功夫,不如多睡会儿,多练会儿刀。” “先生老爷们才念书呢,咱们泥腿子,学了有啥用?还能当官不成?” “怕是将军又想出啥新花样来折腾咱们吧?” 许多人抱着怀疑、畏惧甚至抵触的态度。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他们而言,读书识字是遥远而奢侈的事情,与他们眼下的生活毫无关系,甚至是一种负担。
面对这无形的壁垒,江辰没有强行压制,而是选择了更巧妙的方式。
他首先从军队入手。颁布了一条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的军令:“自即日起,军中什长以上军官,必须于半年内认识五百常用字,会简单算术。逾期未达标者,降职处理。同时,设立‘文化标兵’奖,识字算数优异者,军饷上浮,优先提拔。”
命令一下,军营哗然。晋升和饷银的诱惑是实实在在的!许多有上进心的年轻军官和士兵立刻坐不住了,再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学。
接着,他又在流民中宣布:“所有参与垦荒、做工者,其子弟可免费入‘蒙学班’,不仅管饭,每日还可挣一个工分。结业后,择优录取入匠作坊学徒,或为军中文书。”
管饭!还能挣工分!未来还有好前程!这一下,那些原本对读书毫无概念的流民家长,眼睛顿时亮了!让孩子去坐着听讲就能有饭吃、有钱拿,还能有机会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最后,针对工匠们对手艺外传的顾虑,江辰亲自召集匠头们开会。
“诸位的手艺,是宝贵的财富,但更是发展的基石。”江辰看着他们,“但你们希望自己的手艺永远停留在现在的水平吗?不想知道为什么高炉的温度要那样控制?不想知道车床的齿轮为何要那样设计?不想造出更精良、更强大的器械,名垂青史吗?”
他抛出的问题,击中了部分有远见工匠的心。接着,他话锋一转:“技术培训班,不是要夺走你们的饭碗,而是要让你们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在这里,你们不仅能教徒弟,也能学到更深奥的原理,成为真正的大师!所有贡献出技艺、参与教学的匠师,待遇翻倍,其名刻于功勋墙!”
威逼、利诱、加之对更高技艺的渴望,多重因素作用下,阻力开始一点点瓦解。
简陋的学堂,利用废弃的仓库和新建的窝棚,匆匆设立了起来。教师更是五花八门——军中识字的文书、招募来的落魄秀才、甚至几个被江辰强迫来“现身说法”的匠头。教材更是简陋,多是江辰口述,由文书们连夜用粗糙纸张抄写的《千字文》、《算术启蒙》以及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常识。
开学第一日,景象堪称混乱。
军官班里,一群杀伐果断的悍卒,握着细小的毛笔,如同握着烧火棍,愁眉苦脸地对着“天地玄黄”描红,不时有人因用力过猛戳破了纸张,引来一阵压抑的哄笑和教习的呵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盖世悍卒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盖世悍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