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血色梦魇
洪武三年正月的开封皇城,深夜的寒风裹着雪粒,打在奉天殿的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赵政猛地从龙榻上坐起,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贴身的素色里衣已被浸透,指尖还残留着一种灼热的触感 —— 那是梦里南京城下的火焰,烧得他连呼吸都带着焦糊味。
他抬手按在胸口,想平复急促的喘息,却摸到枕下一块冰凉的硬物。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赵政看清那是柄倭刀,刀鞘上刻着熟悉的樱花纹,刀身出鞘时,刃口还留着一道浅痕 —— 这是宁波港之战时,萨琳娜从倭寇首领松浦手里缴获的,刀鞘内侧刻着三个小字 “张阿狗”,是宁波渔民张阿福失踪的弟弟,后来在倭寇的尸堆里,他们找到了张阿狗被这把刀刺穿的尸体。
“陛下,又做噩梦了?” 殿外传来柳萱的声音,她端着一碗温热的姜汤,轻手轻脚走进来,见赵政握着倭刀发怔,便将姜汤递过去,“这刀您总放在枕边,不如让慕容芷收进武库,眼不见心不烦。”
赵政接过姜汤,指尖触到碗沿的暖意,却没驱散心底的寒意。他望着刀鞘上的樱花纹,眼前又浮现出梦里的景象:他穿着破烂的短衫,挤在重庆防空洞的角落,耳边是女人的哭声和倭寇军官的狂笑,有个穿和服的士兵举着刺刀走过来,刺刀上的血珠滴在他的手背上,和此刻倭刀的冰凉截然不同,那是带着体温的灼热 —— 就像他在宁波港看到的,被倭寇烧毁的渔船上,渔民的尸体还保持着护着孩子的姿势,皮肉被烧得黏在船板上。
“不是烦,是不能忘。” 赵政把倭刀放回枕下,喝了口姜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却没暖到心里,“柳萱,你还记得洪武元年十二月,宁波港的那个雪夜吗?张阿福跪在码头的雪地里,求咱们救救他被倭寇掳走的弟弟,说‘只要能把人救回来,俺愿意给水师当一辈子向导’。后来咱们找到张阿狗的时候,他手里还攥着半块青稞饼,是张阿婆给他的,说‘等打完倭寇,阿婆再给你熬热粥’。”
柳萱点头,眼眶也红了。她还记得那天,张阿福抱着弟弟的尸体,在宁波港的寒风里哭到失声,萨琳娜想安慰他,却被他推开,说 “俺不要安慰,俺要跟着水师,把所有倭寇都杀了”。后来东征筹备时,张阿福果然带着十几个渔民来报名,说 “俺们熟东海的暗礁,能给战船带路”。
“今日下午,户部尚书李谦奏报‘倭寇扰边’,说得轻描淡写,像在说谁家丢了只鸡。” 赵政的声音沉下来,带着压抑的愤怒,“他没见过宁波港被烧的渔船,没见过灵州被抢的商队,没见过江南织户被掳走时的眼泪 —— 那些倭寇不是疥癣,是钻进大明骨子里的癌,不把他们的根拔了,往后还会有更多张阿狗、更多渔民死在他们手里。”
柳萱没再劝,只是把姜汤碗往赵政面前推了推:“陛下心里的苦,老身懂。明日朝议,您要是想提东征,老身让惠民医馆的陈三姑,把这些年倭寇害民的医案都整理出来,让大臣们看看,倭寇到底有多狠。”
赵政点头,望着窗外的雪粒越来越密,忽然想起东征誓师时,张阿婆送来的青稞饼,饼里夹着一张纸条,写着 “将士们多吃点,好替俺们报仇”。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沿海的百姓,再也不用怕倭寇的刀,再也不用在夜里听着海风声就发抖。
天快亮时,赵政才勉强睡着,梦里不再是南京的火焰,而是宁波港的晨光 —— 张阿福带着渔民在捕鱼,萨琳娜的战船在海面上巡逻,船帆上的 “明” 字在阳光下格外亮,柳萱的医女队在码头给渔民看病,张阿婆的粥铺冒着热气,一切都安稳得像从未有过倭寇。
可他知道,这样的安稳,得用刀枪去换。
(第三百三十一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雪月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