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朝议
洪武三年正月的朝会,奉天殿内的气氛比往常更凝重。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手里捧着各自的奏疏,却没人先开口 —— 昨日户部尚书李谦奏报 “倭寇扰边” 后,陛下的脸色就很难看,今日殿内的龙椅旁,还摆着一样奇怪的东西:一柄刻着樱花纹的倭刀,刀鞘上缠着块焦黑的丝绸,下面压着一本泛黄的账册。
赵政身着明黄常服,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最后落在李谦身上:“李尚书,昨日你说‘倭寇扰边,不过是小患’,今日朕倒想听听,你眼里的‘小患’,是怎样的光景。”
李谦心里一紧,连忙出列躬身:“陛下,臣并非轻视倭患,只是如今西北蒙古残部蠢蠢欲动,江南漕渠还需修缮,若此时兴师东征,恐耗空国库,不如先派水师防御,待国力再盛,再图剿灭。”
“耗空国库?” 赵政冷笑一声,起身走到龙椅旁,拿起那柄倭刀,刀身在晨光下闪过一道冷芒,“这柄刀,是洪武元年宁波港之战,萨琳娜从倭寇首领松浦手里缴获的,刀鞘内侧刻着‘张阿狗’三个字,是宁波渔民张阿福的弟弟,被倭寇用这把刀刺穿了胸膛,死的时候才十七岁。”
他又拿起那块焦黑的丝绸,丝绸的边缘还留着灼烧的痕迹:“这块丝绸,是苏州织户李大姐的,洪武二年三月,倭寇袭扰苏州港,烧了她的织坊,掳走了她的女儿,这块丝绸是从火堆里抢出来的,上面还能看到她女儿绣的‘平安’二字。”
最后,赵政翻开那本账册,册页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认真:“这是张阿福的账册,记着这些年宁波渔民被倭寇杀害、掳走的名字,一共一百二十七人,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刚成亲的小伙子。李尚书,你告诉朕,这一百二十七条人命,是‘小患’吗?”
李谦的额头渗出冷汗,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殿内的群臣也都愣住了,他们大多只在奏疏上见过 “倭患” 二字,却没想过背后竟有这么多血淋淋的故事 —— 那些名字、那些物件,比任何奏疏都更有冲击力。
“陛下,臣罪该万死!” 李谦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臣只知核算国库,却忘了倭患对百姓的残害,臣恳请陛下治罪!”
赵政没理会他,转身面对群臣,声音比刚才更沉:“朕登基以来,夜夜做噩梦,梦里是南京城下的火焰,是重庆防空洞的哭声,是倭寇的刺刀刺穿百姓的胸膛 —— 那些不是模糊的幻象,是朕亲历的血债!朕知道,东征要耗粮、要造船、要征兵,可朕更知道,今日不打,明日倭寇就会烧到开封来,就会有更多百姓死在他们手里!”
“陛下,臣愿领兵东征!” 石守信突然出列,单膝跪地,“臣跟着陛下打范阳、平江南,见过太多百姓被外敌欺负,今日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把倭寇的老巢端了,让他们再不敢来犯大明!”
“臣也愿往!” 萨琳娜跟着出列,她穿着水师的铠甲,腰间佩着平户港之战时用的佩刀,“陛下,宁波水师已休整完毕,将士们都等着为百姓报仇,只要陛下下令,臣立刻带着战船出发,定将倭国的港口炸平!”
慕容芷也出列躬身:“陛下,皇城司已查清倭国的核心势力,松浦领主虽死,但其盟友足利幕府仍在集结浪人,若不趁此时机剿灭,日后必成大患。臣愿率影卫先行,查清倭国的布防,为大军开路。”
苏琬琬捧着一本账册,走到殿中:“陛下,臣已核算过,江南漕渠的存粮足够东征大军三年之用,灵州惠民仓的青稞可作为军粮,宁波、泉州的船坞已能打造新的战船,只要全国动员,粮草、战船都不是问题。”
赵政看着眼前的群臣,心里的暖意压过了寒意。他知道,这些人不是为了权力,不是为了封赏,是为了那些被倭寇残害的百姓,是为了大明的海疆安稳 —— 就像他们一起清内奸、筹粮草、建海防时一样,他们始终记得,大明的根基在百姓手里。
“好!” 赵政拿起龙椅旁的《讨倭诏》,展开时,声音铿锵有力,“朕今日下令,择吉日兴师东征,目标只有一个:犁庭扫穴,绝其祭祀,设郡置县,永镇东溟!凡参与东征者,无论官民,朕都记在功劳簿上;凡阻碍东征者,无论是谁,朕都以通倭论处!”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群臣齐声呼喊,声音震得奉天殿的梁柱都在微微颤抖。李谦跪在地上,也跟着喊,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 —— 他终于明白,陛下要的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是为大明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是为千秋万代的子孙,永绝后患。
朝会结束后,赵政留下石守信、萨琳娜、慕容芷、苏琬琬四人,走进偏殿。偏殿的案上,已摆好了一张巨大的海图,上面标着东海的航线、倭国的港口,还有郑阿福手绘的暗礁分布图。
“东征不是小事,得好好谋划。” 赵政指着海图上的倭国九州岛,“这里是倭寇的主要据点,先打这里,断他们的粮草供应;然后再进军畿内,拿下京都,彻底摧毁他们的政权。”
萨琳娜点头,指着海图上的黑礁岛:“陛下,这里是倭国沿海的重要哨所,时,郑阿福的渔民向导队曾在这里设过埋伏,臣建议,大军出征前,先派快船清掉这些哨所,确保主力登陆的突然性。”
苏琬琬翻开账册:“陛下,战船建造需要大量的柚木和铜料,萨琳娜的商队已从南洋采购了一批,波斯的铜料也在路上,预计三个月内,能造出十艘‘洪武级’战列舰,加上三十艘大明舰,足够应对倭国的船队。”
慕容芷递上一份密报:“陛下,皇城司已派人潜入倭国,查清足利幕府的布防,他们在京都附近驻扎了两万浪人,九州岛有五千武士,不过这些人大多是临时拼凑的,战斗力不如大明水师。”
赵政看着海图,又看了看眼前的四人,忽然想起战船成军时,李木匠说的话:“大明的战船,不是为了征战,是为了护着百姓能安稳过日子。” 他知道,这场东征,就是为了这句话 —— 让宁波的渔民能安稳捕鱼,让苏州的织户能安稳织绸,让大明的海疆,再也没有倭寇的影子。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雪月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