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一月27日,腊月二十七,清晨。
寒风似乎比昨夜更凛冽了几分,吹过空旷的工地,卷起地上的碎纸片和沙尘,发出呜呜的哨音。
偌大的中医大校园,除了门口小卖部还亮着灯,其他地方都沉浸在放假后的沉寂里。
科教楼像一个沉默的巨人,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下。
工棚区却早早地热闹起来。
铁皮棚屋的门接二连三地打开,汉子们提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蛇皮袋,扛着捆扎好的铺盖卷,脸上带着急切和兴奋,从各自的“家”里涌出来。昨晚拿到钱的踏实感,此刻已转化为对家乡、对亲人无法抑制的思念。
“快点!磨蹭啥呢!大巴两点就开!”
“我的新衣裳塞哪儿去了?”
“老陈!别抽了!车要来了!”
“狗蛋!把你那破书包背好!别丢了!”
罗明、李志文、许金平、罗亮等人也早早起来了。罗亮像个监工似的,在人群里窜来窜去,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清点人数。李志文帮着几个年纪大的工人把沉重的行李搬出来。许金平则显得有些沉默,只是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偶尔抬头看看罗明,眼神复杂。
许凯在临时搭建的露天灶台旁忙碌着,大锅里热气腾腾,煮着最后一顿工地上的早饭——面条。他扯着嗓子喊:“都来吃点!垫垫肚子!路上时间长着呢!”
罗明站在工棚门口,手里捏着那份签满了名字和红手印的总账本复印件(原件他小心收好了),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不太熟悉的脸庞。
王石头把昨晚发的钱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的棉袄内袋,还不放心地按了按;刘老栓则把包钱的手帕仔细地系在了裤腰带上;老陈正唾沫横飞地跟人吹嘘着昨晚的牌局,顺便显摆一下自己那叠厚厚的钞票;狗蛋背着一个半旧的书包,里面鼓鼓囊囊,除了几件衣服,还有罗明多给的那十块钱买的两包糖和一个小玩具,他紧紧抱着书包,小脸上满是期待;李志远则穿着昨天特意跑去城区买的新夹克,头发也用水抹得锃亮,试图掩盖那点因工钱少带来的沮丧,眼神时不时瞟向工地大门。
空气中弥漫着面条的香味、劣质烟草的味道、汗味,还有一股浓浓的、名为“归家”的躁动气息。
罗明没有立刻坐下,他走到门口,对着外面还在兴奋议论、吃面后陆续散去的人群背影,又吼了一嗓子,声音洪亮穿透寒风:“还早着呢!车下午才来!**等会儿吃了许凯煮的面,都给我上去(指科教楼工地)走走!马凳、跳板、工具什么的,都给老子检查一遍!该归拢的归拢,该收好的收好!别丢三落四,年后回来找不着!”
吼完,他转身回到桌边,对正在快速扒拉面条的李志文压低声音,语气严肃:“志文哥,你等会儿吃完,带几个人上去,重点检查一下**水电。工地要彻底断电、断水!总闸、分闸都给我拉下来,阀门关死。这大过年的,万一出点漏电跑水的事,不是闹着玩的。”
李志文咽下嘴里的面条,连连点头:“嗯嗯,我晓得利害。吃完我就上去,仔细查一遍。”他放下碗,想了想,补充道:“大明,我看那些马凳、跳板,还有搅拌机斗车啥的,零零散散堆在几个楼层。要不…我叫几个人,趁现在都还在,把它们都抬到一楼那个小仓库里去,锁起来?省得过年这几天,万一有别的地盘来得早的工人,顺手给‘借’走了。咱们开年回来抓瞎,耽误事。”
罗明赞许地看了李志文一眼。这就是他欣赏李志文的地方,心细,有前瞻性。“行!你想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办。工具什么的也清点好,一件都不能遗落。特别是值钱的电锤、切割机,登记好,锁进仓库。”他顿了一下,声音又提高一点,确保棚里棚外还没走远的人能听见,“还有,给他们都提醒到!自己住的那块地方,临走前也给我检查一遍!炉子熄透了没?烟头掐死没?别留下什么火灾隐患!到时候真出了事,谁也说不清!”
“放心吧,这话我一定带到!”李志文郑重应下。
罗明又转向正在收拾碗筷的许凯:“许凯!”
“哎,大哥!”许凯立刻停下动作。
“等会儿大伙儿面吃完了,你叫上罗亮、志远,”罗明指了指弟弟和小舅子,“还有…再喊两个手脚麻利的,**把厨房里那些锅碗瓢盆、米面油盐、剩下的菜,所有家伙什儿,统统给我搬到仓库去!归置整齐,锁好门!”
许凯有些不解:“大哥,这…都搬走干啥?明年不还得做饭吗?”
罗明眼神微凝,压低声音解释道:“以防万一!我听说,往年过年,学校或者三建、总包公司的大领导,可能会来工地给值守的人员拜年,送点慰问品。万一人家进来,看见咱们工棚里锅灶齐全,油盐酱醋一大堆,指不定心里怎么想。觉得我们这有安全隐患?还是觉得管理混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收起来,显得干净利索,看着也像那么回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