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塔枢膏填补凹槽里的泥土痕迹,再用地脉金砂补裂纹。” 沈墨接过董雅南递来的塔枢膏,用竹片将膏体填进符文凹槽,每填一处都要仔细抹平,让膏体与石面齐平;遇到那道细裂纹时,他特意混了少量地脉金砂,让膏体更坚固,“塔枢石是青灰石,怕冻怕潮,补完后得用护槐符引木脉气裹住它,不然冬天还会裂。”
董晓捧着护槐符走过来,符纸上的古槐图案泛着淡绿色光:“沈哥!古槐的活根有反应了!刚才用探枢杖测,生命力升到 42% 了!护槐符贴在塔枢石的木脉面,对吧?”
沈墨点点头,将护槐符贴在塔枢石的木脉面,再将星槎引放在符纸上,注入星力 —— 符纸的淡绿淡金双色光纹顺着枢石蔓延,八面的地脉符文同时亮起,木脉面的光纹尤其鲜亮,像一道绿线顺着土壤延伸,钻进古槐的根系。塔基的返潮程度开始下降,湿度计的数值从 85% 降到 60%,青砖表面的水渍慢慢变干。
“古槐发芽了!” 董晓突然喊道,古槐的枯枝上,竟冒出了几簇嫩绿的新芽,像星星点点的绿宝石缀在枝头,“生命力升到 68% 了!塔枢石的能量指数也到 75% 了!正常了!”
赵师傅激动地走到塔基旁,用手摸了摸青砖:“干了!真干了!这塔枢石一活,连白塔都跟着精神了!往年这时候,护枢槐早就秃了,今年还能冒出新芽,明年肯定能长满叶子!”
游客们渐渐围过来,有人拿出手机拍古槐的新芽,有人对着白塔拍照,议论着 “这棵老树又活了”。沈墨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注意到白塔的影子映在湖面上,与古槐的枝叶重叠,像一幅安静的画 —— 塔护着枢,枢养着槐,槐又护着塔,这就是天工坊设计的 “共生” 智慧。
离开北海时,夕阳已为白塔镀上一层金红,古槐的新芽在余晖中泛着淡绿色光,湖面的倒影里,塔与槐的轮廓紧紧靠在一起。赵师傅送给三人每人一片古槐的新叶:“这是刚冒出来的芽叶,留个纪念,明年春天你们再来,我带你们看满树的槐花。”
回到斫韵堂,沈墨将琼华岛塔枢石的修复记录整理好,放在青苇荡芦枢丛的修复资料旁。工作台前,星槎引、地灵石、木脉校准仪整齐摆放,旁边放着那片古槐新叶,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窗台上的桃核苗,小桃子又长大了一点,泛着淡淡的粉色,像个害羞的小灯笼。
他走到窗边,望着北海琼华岛的方向,夜色中的白塔泛着淡金色光,古槐的木脉光在塔旁轻轻闪烁,与湖面的水光交织。星槎引的印记突然泛起淡蓝色的光,指向北海附近的 “什刹海”—— 赵师傅说,什刹海的 “海眼” 与白塔的塔枢石相连,最近海眼旁的荷花池水位降得快,显然是下一次守护的目标。
但沈墨并不着急,他看着桌上厚厚的修复记录,从青苇荡的芦枢到琼华岛的塔枢,每一次修复都在延续 “共生” 的传承 —— 塔与槐、枢与木、人与地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突然明白,塔枢石的意义不止是 “稳定地脉”,更是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共生关系,让人文建筑与自然草木,在地脉的滋养下共同生长。这份 “共生”,就是地脉守护最珍贵的内核,也是永远值得传承的初心。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