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晨光总带着股清甜的玉米香 —— 厨房的砂锅里,老鲁送的玉米粉正熬着粥,咕嘟咕嘟的声响混着窗外的鸟鸣,成了清晨最妥帖的背景音。窗台上的桃核苗已经开始落叶,毕竟入了秋,枝头残留的几片叶子也泛着浅黄,倒是之前装玉米粉的芦苇筐里,董晓插了几枝野菊花,黄的、白的,给屋里添了几分亮色。而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却出了点小偏差 —— 光纹不再均匀环绕,反而微微偏向通济渠与玉河故道的交汇处,像被什么东西 “牵” 着,连沈墨怀里的星槎引,杖尖也跟着往那个方向偏,与守在交汇处的老郑一早发来的消息正好对上:“两河交汇的水有点浑,昨天捞鱼只捞了几条小的,连平时常见的鲫鱼都少了,水下的石头好像松了,我用竹竿探,能感觉到石头在晃。”
“老郑说,交汇处的‘连脉石’怕是出了问题。” 董雅南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拿着刚热好的玉米饼,饼香混着粥香,勾得人肚子直叫,“他说那石头是天工坊当年嵌在河底的,专门用来连两条河的脉气,以前水再浑,石头周围的水都是清的,现在倒好,石头周围的水比别处还浑,连带着下游的鱼都不敢往这儿来。”
董晓早就趴在桌边翻资料了,面前摊着的《两河交汇考》被她画满了红圈,其中一页还夹着去年修复尾水闸时拍的连脉石照片 —— 照片里的石头青灰色,表面刻着 “脉气互通” 四字符文,周围的水清亮得能看到鱼群,“沈哥!我查到了!连脉石是‘双脉衔接石’,底下有三个石楔固定在河床里,石面上的符文能让通济渠的橙脉气和玉河的青脉气融在一起,现在水浑、鱼少,肯定是石楔松了,符文被淤泥盖了,脉气融不起来,鱼才不敢来!” 她指着照片里的石楔位置,“你看,这三个石楔要是松了,石头会晃,淤泥就会灌进去,把符文盖了,脉气一断,水自然就浑了!”
沈墨盛了碗玉米粥,吹了吹递到董晓手里,“先喝粥,凉了就不好喝了。” 他自己也端了一碗,边喝边说,“石楔松了不是大问题,找几根特制的青石板楔子补上就行,关键是要把石头周围的淤泥清干净,符文得露出来,不然补了石楔也没用。今天去了让老郑帮忙搭个水下支架,我们下去清淤泥、补石楔,你负责用脉气调节仪盯着脉气融合度,雅南你帮着递工具,分工明确,很快就能修好。”
董晓接过粥,三两口就喝了半碗,又抓了块玉米饼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还带了软毛刷和净脉砂溶液,等下清完淤泥就刷符文,保证刷得比照片里还亮!”
三人收拾好工具,驱车向两河交汇处出发。车窗外的秋意已经很浓了 —— 通济渠旁的玉米地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玉河故道的芦苇也泛了黄,风一吹,芦苇穗子像雪一样飘,落在车窗上,留下淡淡的痕迹。快到交汇处时,远远就能看到老郑蹲在河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根长竹竿,时不时往水里探,旁边还放着个空鱼篓,显然是早上捞鱼没收获。
“沈师傅!你们可来了!” 老郑看到车,立刻站起来挥手,竹竿都忘了拿,“这水昨天还只是有点浑,今天更浑了,我刚才探了探连脉石,竹竿一碰石头就晃,底下肯定是空了!”
沈墨走到河边,蹲下身掬了捧水 —— 水确实浑,指尖能摸到细小的泥沙,闻着还有点土腥味,“老郑,麻烦您找几根粗点的钢管,我们搭个水下支架,人站在支架上修,别踩坏河床的泥,不然淤泥更浑。”
老郑很快找来了钢管,附近的几个村民也过来帮忙,有的扛钢管,有的递铁丝,没一会儿就搭好了一个简易的水下支架,支架刚好架在连脉石上方,人站在上面,脚能刚好碰到石头,又不会陷进泥里。
董晓第一个爬下支架,手里拿着脉气调节仪,将探头贴在连脉石上 —— 屏幕上的数值很快跳了出来:脉气融合度 45%,远低于正常的 70%,石楔松动程度 30%,“沈哥!果然是石楔松了!脉气融合度太低,两条河的脉气各走各的,没融在一起,水才浑!”
沈墨也爬下支架,蹲在连脉石旁,用手摸了摸石头表面 —— 厚厚的一层淤泥,手指一刮就能掉,露出底下的青石板,“先清淤泥,把符文露出来再说。” 他掏出软毛刷,蘸着净脉砂溶液,轻轻刷过石头表面,淤泥遇到溶液,慢慢软化,顺着水流漂走,董雅南则用小网兜把漂走的淤泥捞上来,防止再飘回石头周围。
刷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脉气互通” 四字符文终于露了出来 —— 只是 “互” 字的中间一横被腐蚀得有点浅,“通” 字的走之旁还沾着点顽固的淤泥,董晓用细铁丝小心地抠掉淤泥,“沈哥!符文除了‘互’字有点浅,其他都好,等下补一下就行!”
接下来是补石楔。沈墨从背包里掏出特制的青石板楔子 —— 这种楔子是用玉河故道的青石板磨的,硬度和连脉石一样,不会伤石头,“老郑,麻烦您递根锤子,轻点递,别掉水里。” 老郑赶紧递过锤子,沈墨接过,将楔子对准石楔松动的缝隙,轻轻敲了下去 —— 每敲一下都要停几秒,用手摸一摸石头还晃不晃,直到敲到石头完全不动,才换下个缝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