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晨霜落在窗沿的青瓦上,泛着淡淡的白,像撒了层细盐。窗台上的桃核苗只剩最后几片叶子,倔强地挂在枝桠上,倒是董晓插的野菊花开得正盛,黄白相间的花瓣沾着霜气,反倒更显精神。而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却蒙上了一层淡褐 —— 不是之前的鲜亮,而是像蒙了层细土,光纹在通济渠下游的 “分灌闸” 位置凝住,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沈墨刚把连脉石的修复照片整理好,门就被推开了,老鲁裹着件厚外套走进来,手里提着半袋新磨的面粉,面粉袋上还沾着麦麸:“沈师傅!不好了!分灌闸堵了!麦田等着补水,水流小得像细线,再这么下去,明年的麦子都没法种了!”
“分灌闸?” 沈墨愣了一下,才想起那是通济渠旁的小闸,专门给下游的麦田分灌补水,之前修复通济渠时只是简单清过淤,没仔细检查滤水栅,“是滤水栅堵了还是闸板卡了?”
“滤水栅!” 老鲁拍着大腿,脸上满是急色,“昨天我去浇水,看到水流小,就扒开闸口看了眼,栅网上缠满了麦秆、碎玉米叶,还有泥沙,堵得严严实实,我用棍子捅了捅,只捅下来几根麦秆,根本没用!下游的二十亩麦田,现在土都干得裂了缝,用手一捏就碎,要是再补不上水,麦子种下去都发不了芽!”
董晓早就从资料柜里翻出了分灌闸的图纸,图纸上的分灌闸不大,只有半人高,闸口有个铁制的滤水栅,用来挡杂物,“沈哥!我查了记录,分灌闸的滤水栅是铁的,用了快十年了,之前只是清过表面的淤塞,栅网的细缝里肯定还藏着碎麦秆,时间长了就结了泥壳,得拆下来彻底清!” 她指着图纸上的滤水栅位置,“而且秋收的时候用水多,麦秆、泥沙跟着水流进闸口,滤水栅根本挡不过来,得在闸口前加个临时的滤草网,以后清起来方便!”
董雅南也凑过来看图纸,“分灌闸是通济渠下游最后一个灌溉节点,要是它堵了,下游的麦田就没水浇,今年的冬小麦种不上,明年村民就没收成了。我们得赶紧去,最好今天就能修好,别耽误了播种。”
沈墨点点头,把脉气灯碎片装进工具包 —— 淡褐的光说明只是淤塞,不是结构问题,不算难修,“老鲁,你先回去准备点工具,我们收拾一下马上就到。对了,再找块结实的麻布,我们做临时滤草网用。”
老鲁一听,立刻提着面粉往外走,“我这就回去准备!麻布我家有,去年编的,结实得很!你们路上慢点,我在分灌闸等你们!”
三人很快收拾好工具:董晓带了新做的 “栅网清理钩”(钩头分细齿,能伸进栅网缝里勾麦秆)、沈墨带了扳手和除锈剂(滤水栅可能锈住了,得松螺丝)、董雅南带了脉气检测仪和水桶(清淤时要测脉气,还要用水冲栅网)。出门时,董晓还不忘把老鲁送的面粉装进背包,“这面粉是新收的麦子磨的,回去我们蒸馒头吃,肯定香!”
车驶离斫韵堂,秋意更浓了 —— 通济渠旁的玉米地已经收割干净,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立在田里,远处的麦田已经翻好土,等着浇水播种,土面干得发白,一看就是缺水缺得厉害。快到分灌闸时,远远就能看到老鲁带着几个村民在闸旁等候,手里拿着麻布、绳子,还有清理用的竹竿,旁边还放着几桶清水。
“沈师傅!你们可来了!” 老鲁迎上来,指着分灌闸,“你们看,闸口的滤水栅都快看不见了,全被麦秆、泥沙糊住了,水流从栅网缝里挤出来,只有细细的几股,浇半亩地都要等半天!”
沈墨走到闸口前,抬头看滤水栅 —— 铁制的栅网已经被麦秆、泥沙裹成了个 “泥壳”,只隐约能看到栅条的轮廓,水流从泥壳的缝隙里慢慢渗出来,滴落在下面的水渠里,溅不起一点水花。董晓立刻掏出栅网清理钩,试着勾了一下 —— 钩头刚伸进缝里,就勾出一团缠在一起的麦秆和泥沙,“沈哥!里面全是这些东西,得把滤水栅拆下来清,不然勾不干净!”
沈墨点点头,掏出扳手,“老鲁,麻烦你帮我们搭个小梯子,滤水栅的螺丝在上面,得站高点才好拆。董雅南,你用检测仪测一下闸口的脉气,看看淤塞有没有影响到通济渠的主脉气。董晓,你准备好水桶和刷子,等下拆了滤水栅就用水冲,把泥壳冲掉。”
老鲁很快搭好了梯子,沈墨爬上去,用扳手拧滤水栅的螺丝 —— 螺丝有点锈住了,拧了好几下才松动,村民们也过来帮忙,有的扶梯子,有的递工具,没一会儿就把滤水栅拆了下来。拆下来的滤水栅沉甸甸的,上面的泥壳足有两指厚,麦秆从栅网缝里穿过去,像给栅网穿了件 “草衣”。
“快用水冲!” 董晓提起水桶,往滤水栅上浇水,泥壳遇到水,慢慢软化脱落,露出下面的铁栅条,只是栅条上还沾着细小的麦秆碎和锈迹。董雅南也过来帮忙,用刷子蘸着除锈剂,轻轻刷过栅条,锈迹慢慢被刷掉,露出铁栅条的本色,“沈哥!栅条没坏,就是锈得有点厉害,刷干净再装回去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