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青衣江湾的风里终于带了几分清爽。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银杏叶发出 “沙沙” 的轻响,混着远处早市新鲜水果的清香,初秋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连夜整理的 “夏令营结营仪式流程手册”—— 封面是少年手绘的结营场景图,孩子们举着生态观察手册和渔获标本,老钓友们站在旁边微笑,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在江湾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守护自然的初心”。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 “夏令营成果汇编”,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结营纪念徽章”—— 徽章是圆形的,正面刻着江湾荷叶塘的图案,背面写着 “江湾生态小卫士”,系着的浅棕色绒绳在风里轻轻飘。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薄外套,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布置结营场地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成果汇编!我把这五天的生态观察记录、饵料大赛配方、学员成长日记都整理进去了,还加了‘生态实践照片墙’,一会儿结营仪式上发给大家,作为纪念!”
陈守义接过成果汇编,指尖拂过内页的彩色照片,心里泛起暖意。汇编里不仅有 “每日教学复盘”—— 从第一天的鱼类识别到第五天的生态钓法实践,每节课的重点、学员反馈、改进方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有 “学员成长档案”,每个孩子的生态知识掌握程度、钓技进步、实践心得都有详细标注,七岁的朵朵档案里还贴着她第一次成功放生小鱼苗时的笑脸照片;最后几页是 “年鉴初秋专题素材”,精选了二十篇学员写的《江湾生态观察日记》和五份获奖饵料配方,准备收录进《江湾钓鱼年鉴》初秋专题。“做得太用心了,” 他把汇编放进钓包,“今天的结营仪式和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都在江湾的荷叶塘,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带了新熬的‘红枣小米粥’,说是初秋早上喝着暖身,还能给大家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纪念徽章晃了晃,“我还准备了‘生态钓技成果赛’规则,分‘生态探索组’和‘钓技实践组’,‘生态探索组’比生态知识问答,‘钓技实践组’比生态饵料钓获重量,赢的组能获得‘江湾生态小钓手’奖杯!一会儿结营后,咱们还要办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让获奖饵料的选手分享配方,老钓友们分享初秋钓技,把生态钓法推广到更多社区!”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初秋的江湾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岸边的银杏树垂下金黄的枝条,叶子随风飘落,像一群飞舞的蝴蝶;荷叶塘里的荷花虽然少了些,却依旧有几朵顽强地绽放着,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翅膀扇动着,像一架架小小的飞机;江面上的水鸟比夏天多了许多,白鹭、灰鹭在浅滩上踱步,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
走了约莫三十分钟,江湾的荷叶塘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成果展示台”,用木板拼成的平台上铺着红色的绒布,上面摆放着学员们的生态观察手册、渔获标本、饵料大赛作品,还有小满制作的 “夏令营教学纪录片” 播放设备;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结营物资区”,桌子上摆着纪念徽章、成果汇编、红枣小米粥,旁边还放着几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生态钓技交流区”,摆着十几套生态钓组和获奖饵料,旁边立着块牌子:“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共享钓趣,共护生态”;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其他三个社区的钓友代表来帮忙,手里拿着 “跨社区生态合作协议”,正跟几位钓友讨论如何长期推广生态钓法,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投影仪,迎上来接过成果汇编,“就等你们的流程手册和汇编了,昨天其他社区的代表都在问结营仪式的安排,一会儿咱们按流程来,保证让孩子们和代表们都满意!”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红枣小米粥”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粥暖暖身子,今天‘生态探索组’的知识问答我来主持,你负责‘钓技实践组’的渔获统计;王奶奶带孩子们做‘生态承诺墙’,让每个孩子写下对江湾的保护承诺,以后常回来看看。”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生态钓技成果赛” 规则,分给负责组织活动的钓友:“张爷爷,您负责交流会的秩序,邀请老钓友们轮流分享钓技;刘姐,您负责记录各社区的需求,后续推进跨社区生态合作;王师傅,您给孩子们准备点小零食,要是他们饿了,随时能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