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清晨,青衣江湾的冰壳终于在春风里碎裂。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碾过路面残留的融雪水洼,溅起的水花混着远处元宵灯会的锣鼓声,将新春的热闹与初春的生机揉在一起,漫进鼻腔的是江水的湿润与柳芽的清香。他钓包内侧的布袋里,装着小满连夜调试的 “跨区域开江观测套装”—— 包含无线追踪摄像头、鱼类电子标记器、实时数据传输终端,还有一本《江湾跨区域开江渔汛观测指南》,封面上印着江湾与周边三市水域的联动示意图,旁注 “以开江为始,以协作升级,以品牌辐射”。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红灯笼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 “跨区域开江渔汛观测邀请函”,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开江协作纪念竿”—— 竿身是浅棕色的老竹材质,握把处缠着红金相间的绒布,刻着 “江湾 - 三市开江共研” 的字样,系着的彩绸带在风里飘得欢快。少年穿着件红色冲锋衣,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查看冰融情况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邀请函!今天咱们要做三件大事:联合周边三市开展开江鱼洄游跨区域追踪、举办江湾生态研学品牌联盟扩容仪式、组织校园生态社团成果省级展演,还要邀请省教育厅和生态厅的领导来揭牌,把江湾模式辐射到全省!”
陈守义接过邀请函,指尖拂过烫金的字迹,心里泛起暖意。邀请函正面是小满手绘的开江全景:冰面裂开细碎的纹路,清澈的江水从缝隙中渗出,带着电子标记的开江鲫在浅滩游动,岸边的柳枝冒出嫩绿的芽尖,远处标注着周边三市的观测点;背面的流程表详细标注着 —— 上午八点 “跨区域开江观测启动仪式”,九点 “开江鱼洄游追踪实验”,十二点 “品牌联盟扩容签约”,下午两点 “校园成果省级展演”,每个环节都明确了负责人:老张统筹观测启动仪式,李师傅负责追踪实验的技术指导,王科长协调品牌签约,小满则牵头校园展演的筹备。“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邀请函放进钓包,“今天的主场地在江湾的老浅滩,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观测点了,王奶奶带了新蒸的‘开江福包’,说是吃了能沾开江的福气,还能给观测队员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观测套装晃了晃,“我还准备了‘跨区域观测评分表’,从‘追踪精准度’‘数据同步率’‘协作流畅度’三个维度打分,赢的市能获得‘江湾研学品牌示范市’称号,优先使用联盟的核心资源;校园展演还设置了‘最佳实践奖’,获奖社团能获得省级研学基金!一会儿启动仪式后,您带江湾本地观测组做电子标记,我跟三市的代表负责数据实时分析,咱们同步推进,保证协作升级出实效!”
两人踩着融雪往江湾走,新春的江湾满是鲜活气息。岸边的柳树抽出一寸长的嫩芽,垂在水面上,像姑娘们刚梳好的发丝;芦苇丛里泛着淡淡的新绿,枯叶下的芽尖顶着雪粒,风一吹,枯叶簌簌落下,与新芽交织成 “沙沙” 的声响,像是新旧生命的对话;江面上的碎冰顺着水流慢慢漂动,偶尔有开江鲫跳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碎冰上,瞬间融入江水,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引得白鹭低空掠过,翅膀扫过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 那正是开江后首批洄游的鱼群,也是今天跨区域追踪的核心对象。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江湾的老浅滩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跨区域开江观测区”,用橙色警戒带围出六个观测点(江湾 3 个、三市各 1 个远程联动点),每个点旁都架着无线追踪摄像头和数据传输终端,旁边摆着鱼类电子标记器和追踪记录表,立着的牌子上写着 “江湾 - 三市开江鱼洄游追踪点,精准记录,协作升级”;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品牌联盟签约区”,用红色绒布铺着长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联盟章程和合作协议,旁边放着签名笔和透明展示柜,里面陈列着江湾全年的研学成果标本;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校园展演区”,搭着小型舞台,摆着展板和多媒体设备,展板上贴着校园社团的观测日记和生态模型照片,还立着块牌子:“校园生态成果省级展演,让保护的种子生根发芽”;甚至连省教育厅的张厅长和生态厅的刘厅长,也带着专家团队早早到场,手里拿着 “江湾研学品牌省级推广方案”,正跟几位市代表讨论如何建立全省联动机制,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追踪摄像头,迎上来接过高邀请函,“就等你们的评分表和观测套装了,昨天 A 市的吴老师还问电子标记器怎么操作,一会儿咱们先开技术培训会,再分组追踪,保证跨区域数据同步顺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