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地的春寒仍未散尽,李瑁正忙于赵州的重建事宜,一封加急军报如雪片般飞至他的案头。展开军报,寥寥数语却让他的神色瞬间冷凝——安禄山在亲信的掩护下,带着残部朝西北方向逃窜,似有与塞外势力勾结的意图。
“这个老贼,到了这般田地还不死心。”李瑁将军报重重拍在桌上,眼中闪过寒芒。他深知,若让安禄山与塞外势力会合,不仅大唐边疆又将陷入战火,之前在河北的重建努力也可能毁于一旦。
“来人,召集玄甲骑兵,即刻出发!”李瑁高声下令,声音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回荡。他迅速披挂上甲胄,那副玄甲在烛光下泛着幽冷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征战岁月。玄甲上的每一片鳞片都打磨得极为精细,紧密相连,反射出的光芒犹如寒星闪烁。甲胄的领口处,绣着金丝云纹,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大唐皇家骑兵的威严。
玄甲骑兵们听闻军令,从各个重建工地火速集结。他们身上还带着劳作的尘土,却毫无怨言,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殿下,末将等愿随您生擒逆贼!”骑兵统领单膝跪地,铿锵有力地说道。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仿佛是对叛军的宣战。这位统领跟随李瑁多年,历经无数战斗,身上的伤疤便是他英勇的见证。此刻,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逆贼的愤怒和对胜利的渴望。
“好!出发!”李瑁一挥手,翻身上马,率先冲出营帐。马蹄声如雷,卷起一路尘土,玄甲骑兵们如黑色的洪流,向着安禄山逃窜的方向疾驰而去。骑兵们的战马皆是精心挑选的良驹,身形矫健,奔跑起来如风驰电掣。马背上的骑士们手持长枪,腰佩长刀,神色严峻,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追击的路途异常艰辛。西北方向多是崎岖的山路,道路狭窄且布满碎石,马匹行进困难。但李瑁与他的骑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坚定的意志,日夜兼程。山路蜿蜒曲折,两侧是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但玄甲骑兵们毫不畏惧,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驭着马匹,在险峻的山路上前行。夜晚,寒风呼啸,冰冷的空气如刀割般划过脸颊,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们追击的决心。
经过三日三夜的急行军,斥候传来消息,安禄山的残部就在前方山谷中休整。李瑁当即下令,骑兵们下马,悄悄向山谷靠近。他深知,安禄山麾下虽只剩残兵败将,但困兽犹斗,不可掉以轻心。山谷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四周静谧得让人感到压抑。李瑁带领着骑兵们,如同鬼魅般悄然前行,他们的脚步轻盈而稳健,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
山谷中,安禄山正坐在一块巨石上,望着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眼神中满是不甘与绝望。他身形已不复往日的臃肿,几个月的逃窜让他面容憔悴,须发凌乱。“没想到,我安禄山一世英名,竟落得如此下场。”他喃喃自语,手中紧紧握着那柄伴随他多年的佩剑。这柄剑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成了他最后的依靠。剑身上刻着精美的纹路,剑柄上镶嵌着宝石,在黯淡的光线下依然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大帅,唐军追得太紧,我们该怎么办?”一个亲信跪在他面前,声音带着颤抖。这个亲信跟随安禄山多年,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但此刻也被眼前的绝境吓得不知所措。他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迷茫,等待着安禄山的指示。
“哼,大不了一死。”安禄山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但在死之前,我定要拉几个垫背的。”安禄山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要做最后的挣扎。
就在此时,山谷外突然喊杀声四起。李瑁率领玄甲骑兵如神兵天降,冲入山谷。“安禄山,你已无路可逃!”李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如洪钟般响亮。他的声音仿佛穿透了山谷的每一个角落,让叛军们胆战心惊。
安禄山霍然起身,提剑在手,怒目而视:“李瑁,你休要得意!”他一挥手,残部们纷纷拿起武器,与玄甲骑兵展开殊死搏斗。叛军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在安禄山的鼓舞下,还是鼓起了最后的勇气,与玄甲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山谷中顿时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鲜血飞溅。
山谷中顿时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玄甲骑兵们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叛军的仇恨和对大唐的忠诚,奋勇杀敌。而安禄山的残部虽负隅顽抗,但早已是强弩之末,渐渐难以抵挡玄甲骑兵的凌厉攻势。玄甲骑兵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他们的长枪如蛟龙出海,一次次刺向叛军。每一次冲锋,都让叛军的防线动摇一分。
李瑁在阵中纵横驰骋,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挑翻一个又一个叛军。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安禄山身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擒逆贼,为天下百姓报仇。李瑁的枪法娴熟,每一招都凌厉无比,他的身影在叛军阵中穿梭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洞察安禄山的一举一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