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星气交感’!” 墨丁的声音里满是敬畏,他慌忙从怀里掏出墨家的 “天枢盘”—— 这盘是用整块黑曜石做的,盘面刻着二十八星宿的位置,用的是 “错银工艺”,星点都是用银片嵌进去的。他把天枢盘放在地上,盘上的银点立刻和天上的流星呼应起来,发出淡淡的光,“先师的笔记里写过,‘星气交感’是千年难遇的异象,只有当人、器、地、天四者都顺了道,星辰才会把自己的气降下来,和地上的物呼应。”
七颗流星的光带在天幕上转了个圈,然后开始慢慢凝聚。赤色的光带先动,在半空里凝成了一个 “道” 字 —— 笔锋苍劲,和戍嗣子鼎上的铭文很像,落笔的地方还带着一点龙纹的暗痕,是赤霄剑里龙气的印记;接着是青色的光带,流动着凝成 “法” 字,笔画婉转,像巫峡的江水,弯弯曲曲却很顺;然后是白色的光带,散漫地聚在一起,没有刻意的笔画,却自然天成地成了 “自” 字,像星轨的形状;最后是七彩的光带,交融在一起,柔和地化作 “然” 字,每个笔画里都能看到前面六种颜色的影子。
“道 —— 法 —— 自 —— 然。” 墨丁跟着念了出来,声音里带着颤抖,天枢盘上的银点此刻亮得刺眼,盘中心的 “太极图”(墨家刻的,和道家的太极图很像)开始慢慢转动,“这是…… 这是天在写字?”
巴清没有说话,只是往前走了一步,离那四个字更近了些。“道法自然” 四个字悬在神女峰的上空,有一丈多高,银辉从字的笔画里洒下来,落在崖下的鼎片上。神奇的是,那些银辉落在鼎片上时,竟像拓印一样,把 “道法自然” 四个字刻在了鼎身,和原来的 “鼎革有道” 铭文完美地咬合在一起 ——“道” 字的最后一笔,正好连在 “鼎革有道” 的 “道” 字上,像早就设计好的一样。
指尖抚过鼎身上新刻的 “法” 字,巴清感觉到一股暖流顺着指尖涌进了身体,不是巫力的灼热,不是汞气的冰凉,是温和的、舒服的暖意,像春日里的阳光晒在身上。她忽然懂了黑衣人遗落的龟甲片上 “强为者,鼎折足” 的意思 —— 鼎的 “足”,是顺应地脉的支撑;人的 “足”,是顺应道的行走;剑的 “足”,是顺应器的本性。强行折了 “足”,只会摔得粉身碎骨。
记忆像开了闸的洪水,漫过了堤岸:十五岁在巴郡矿洞时,她第一次见汞珠,那时她不懂巫术,只是跟着矿工行事 —— 汞珠怕热,就把矿洞的温度保持在 “十度”(用矿里的 “冰玉” 降温);汞珠怕震,就轻拿轻放;汞珠要顺着矿脉流,就顺着矿脉挖槽。那时的汞珠很听话,能顺着槽流进容器里,没有一点浪费。后来她学了巫术,开始用巫力强行控汞,汞珠反而经常炸开,溅得满手都是。
重铸赤霄剑前,她在巫峡深潭边见过那条蛟龙 —— 它在水里游得很自在,时而浮出水面吐泡泡,时而潜下去追鱼。那时剑还没铸,她只是远远看着,能感觉到蛟龙气里的平和。可后来为了铸剑,她让墨者把蛟龙困住,强行取血,蛟龙临死前的眼神里满是不甘,龙气也变得暴躁。现在想来,剑里的龙气之所以沉寂,是因为它本就不该被强行困在剑里。
“夫人快看!地脉在回血!” 墨丁的惊呼把她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巴清低头看去,崖下的地缝里,一道细细的银辉正顺着地脉的纹路慢慢蔓延,像一条小蛇。那些之前被汞毒侵蚀的土壤,在银辉的照拂下,开始慢慢泛出淡绿 —— 不是牡荆汁的绿,是草芽的绿,嫩得能掐出水。更奇的是,那些散落在地上的汞毒,像被什么东西吸引着,顺着鼎身的饕餮纹慢慢流回鼎底,在鼎底聚成了一颗纯净的汞珠,没有一点黑色的杂质。汞珠滴落在石缝里时,石缝里竟冒出了一点小小的绿芽,是一株灵芝的苗 —— 巫峡的老人说,灵芝是瑶姬的精魂变的,只长在有灵气的地方。
“这是‘道生之,德畜之’啊。” 巴清轻声说,想起《老子》里的话 —— 道生出万物,德滋养万物。鼎不被强行镇压,就能自己聚气;剑不被强行催动,就能自己醒魂;地脉不被强行堵塞,就能自己回血;汞毒不被强行对抗,就能自己净化。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和畜,人要做的,不是去掌控,是去守护这份生和畜。
流星的光芒渐渐淡了下去,“道法自然” 四个字却没有消失,反而刻进了鼎身,刻进了剑里,刻进了巴清腕间的汞泪印记里 —— 印记不再是之前的银点,变成了一道细细的银纹,和 “道法自然” 的笔画纹路一模一样,随着她的呼吸轻轻颤动。
她抬手握住悬浮的赤霄剑,这一次,剑没有抗拒,反而传来一阵亲切的震颤,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剑格处的蟠螭纹亮了起来,和她腕间的银纹同步流转,一道淡红的龙气从剑刃里流出来,不是之前的暴躁,是平和的、温顺的,顺着她的手臂流进身体,和她的血脉慢慢融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