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评论说:制定决策、取得胜利的方法,关键有三点:一是“形”,说的是大体上的得失;二是“势”,说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策略;三是“情”,说的是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候计策相同、事情类似,但结果不同,就是因为这三点不一样。
当初,张耳、陈馀劝陈涉恢复六国,是为自己培植势力;郦食其也劝刘邦这么做。同样的建议,结果却不同。陈涉起义时,天下人都想灭秦;而楚汉相争胜负未定,现在天下人未必想灭项羽。所以恢复六国,对陈涉来说,是增加自己的帮手、削弱秦国;而且陈涉当时也没完全掌控天下,这么做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送人,用虚情假意换来实际好处。但对刘邦来说,恢复六国就是割自己的地盘资助敌人,空有虚名却招来大祸。这就是事情相同但“形”不一样。
宋义想等秦、赵两败俱伤再动手,和从前卞庄刺虎的道理一样。这种做法在战国时期,邻国打仗,没有燃眉之急时还能用。战国时各国存在时间久,一场战斗输赢不影响存亡,没必要急着灭敌,可以慢慢积蓄力量等时机。但现在楚、赵和秦国势不两立,局势瞬息万变,前进能立功,后退就遭殃。这就是事情相同但“势”不一样。
韩信在泜水摆阵,赵军打不败他;刘邦在睢水作战,却被楚军打得大败。为什么呢?赵军出国作战,能打就打,不行就退,心里总想着后路,没有决一死战的决心;韩信的军队背水一战,士兵知道不拼命就没活路,所以能取胜。刘邦深入敌国,却摆酒享乐,士兵们松懈,战斗意志不坚定;楚军国都被占,士兵们满腔愤怒,一心想挽回败局,所以汉军会失败。而且韩信派精兵防守,赵军用三心二意的士兵进攻;项羽用精兵进攻,汉军却用懈怠的士兵应对。这就是事情相同但“情”不一样。
所以说,策略不能提前定死,变化不能预先谋划,顺应时势、随机应变,才是制定策略的关键。刘邦问陈平:“天下乱成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安定?”陈平说:“项羽身边忠心的大臣,像范增、钟离昩、龙且、周殷这些人,也就几个。大王要是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让项羽怀疑他们。项羽这人猜忌心重、容易听信谗言,肯定会内部互相残杀,咱们趁机发兵攻打,一定能打败楚军。”刘邦觉得这主意好,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随便他怎么花,也不过问账目。陈平用这些黄金在楚军中散布谣言:“钟离昩这些将领为项羽立了不少功,却一直不能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灭了项羽后瓜分土地封王。”项羽果然开始不信任钟离昩等人。
这年夏天四月,楚军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刘邦提出讲和,愿意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给汉王。范增劝项羽赶紧攻打荥阳,刘邦很着急。项羽派使者到汉营,陈平准备了丰盛的宴席。酒菜端上去后,一见是项羽的使者,就假装惊讶:“我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又让人把酒菜撤下去,换了很差的食物给项羽的使者。使者回去把这事告诉项羽,项羽果然开始怀疑范增。范增想快点攻下荥阳城,项羽却不信任他,不听他的建议。范增听说项羽怀疑自己,生气地说:“天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我请求告老还乡!”在回去的路上,还没到彭城,背上的毒疮发作死了。
五月,将军纪信对刘邦说:“情况太危急了!我去假扮您迷惑楚军,大王您趁机逃走。”于是陈平夜里从荥阳城东门放出两千多名女子,楚军立刻从四面围攻。纪信坐着刘邦的车子,车上插着黄色车盖和羽毛装饰的大旗,大喊:“城里粮食吃完了,汉王投降!”楚军都欢呼起来,跑到城东观看。刘邦趁机带着几十名骑兵从西门逃走,留下韩王信、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项羽见到纪信,问:“刘邦在哪?”纪信说:“已经走了。”项羽气得把纪信烧死了。周苛和枞公商量:“魏豹这种背叛过的人,很难一起守城!”就把魏豹杀了。
刘邦逃出荥阳,到了成皋,又进入函谷关,想收兵再向东作战。辕生劝他说:“汉军和楚军在荥阳对峙好几年,汉军一直被动。陛下不如从武关出兵,项羽肯定会带兵南下。陛下坚守不出,让荥阳、成皋的汉军得到休整,同时让韩信平定河北赵地,联合燕、齐。等项羽分兵防备多处时,陛下再回到荥阳。这样楚军要防备的地方多,力量分散;汉军得到休息,再和楚军交战,一定能取胜!”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出兵到宛城、叶县一带,还和英布一边走一边收编军队。项羽听说刘邦在宛城,果然带兵南下,刘邦坚守不战。
刘邦在彭城战败向西逃跑后,彭越之前攻下的城池都丢了,他就带着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经常像游击队一样袭击楚军,截断楚军的粮草。这个月,彭越渡过睢水,在下邳和项声、薛公交战,打败楚军,杀了薛公。项羽只好派终公守成皋,自己向东攻打彭越。刘邦趁机带兵北上,打败终公,重新驻守成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